佛

当前位置: 主页 > 经书 > 史传部 >

佛祖统纪 第二十五卷

佛祖统纪 第二十五卷 宋景定四明东湖沙门志磐撰 山家教典志第十一 智者高座以纵辩。章安直笔以载书。所谓以文字广第一义谛。是犹托之空言。不如载之行事之深切着明也。荆溪有云
佛祖统纪 第二十五卷
  宋景定四明东湖沙门志磐撰
  山家教典志第十一
  智者高座以纵辩。章安直笔以载书。所谓以文字广第一义谛。是犹托之空言。不如载之行事之深切着明也。荆溪有云。文即门也。即文以通其理。岂非门乎。至若后世发挥祖道粲然有述。虽各出义章互形废立。所以归宗之诚。则无乎不同也。今故并陈篇目。以贻好古者之求。述山家教典志
  南岳
  大乘止观(二卷)
  唐末教典流散海外。本朝咸平三年。日本国寂照持此本至四明。慈云得之为作序云。初卷开止观之解。次卷示止观之行
  四十二字门(二卷) 大品四十二字。初阿后荼。南岳用对四十二位
  安乐行义(一卷) 四明行皎。游方至南岳福严。于藏中得此本。归以示圆辩。其后北峰石芝始获开板
  南岳愿文(一卷) 无诤行门(二卷) 三智观门次第禅要
  释论玄(已上各一卷) 右止观。安乐行义。愿文。有见本。余不复见。惜哉
  天台
  法华玄义(十卷) 法华文句(十卷) 摩诃止观(十卷名圆顿止观) 禅波罗蜜(十卷名渐次止观)
  修禅六妙门(一卷名不定止观。智者为陈尚书令毛喜撰) 光明玄义(一卷。解昙无谶译四卷别行之本)
  光明文句(三卷) 菩萨戒疏(二卷) 观音别行玄义(二卷。释法华普门一品。别行部外。昔昙无谶劝河西王诵持愈疾。故智者特释) 观音别行义疏(五卷) 请观音经疏(一卷)
  观无量寿佛经疏(一卷) 观心论(一卷) 金刚般若经疏(一卷。建炎二年。武林修悟将此疏入经为注咸渟元年。南湖行靖等。将天台法轮院科金刚经并疏。刊板于寺) 四念处(四卷)
  弥陀经义疏(一卷。金刚弥陀二疏。虽曾入藏。而孤山净觉。谓是附托之文。唯神照法师。尝于法轮用此疏。讲有宣赐本在东山藏中)
  禅门口诀(一卷) 觉意三昧(一卷智者亲撰) 方等三昧仪(一卷) 法华三昧仪(一卷)
  法界次第(三卷已上皆亲撰) 维摩玄疏(六卷) 四教义(四卷维摩玄疏离出之文)
  右七十六卷。天圣二年。慈云奏入大藏
  维摩文疏(二十八卷为炀帝撰。荆溪略为十卷。但称略疏。与前玄疏各行) 净土十疑论
  观心食法 观心诵经法 观心十二部经义 小止观(智者为兄陈针参军亲撰)
  右共三十三卷。未入藏
  智度论疏(二十卷) 弥勒成佛经疏(五卷) 观心释一切经义(一卷) 弥勒上生经疏(一卷)
  释一经玄义(一卷) 坐禅止观(一卷) 仁王般若经疏(二卷○天竺别集云元礼初得之海贾) 禅门章 般舟行法 杂观行
  入道大旨 五方便门 七方便义 七学人义
  一二三四身义 法门仪 禅门要略(已上各一卷)
  右四十一卷阙本
  慈云随函录云。法华玄义者。唯解首题。统明五时广辩八教。出世大意蕰在其中。文句者。以疏句分节经文。荆溪云。以由释题大义委悉。故至经文。粗分章段。随部各有荆溪之记犹五经之有正义也。止观者。定慧之异名。法华之行门也。前玄义文句。皆明佛世当机得益之事。纵有托事附法观心之文非部正意。今止观正是智者说己心中所行法道。自行因果化他能所无不具焉。荆溪以辅行释之○目录云。今家有三种止观。一曰渐次。谓解顿行渐。即禅波罗蜜是也。二曰不定。谓解顿。行或顿或渐。即六妙门是也。三曰圆顿。谓解行俱顿。即摩诃止观是也。此三止观对根不同。行相虽殊俱依圆理而为宗本。唐梁肃删止观为六卷。文虽简要而修相多阙。览者宜知。除智者亲笔。余皆章安于法轮之下。述为疏论也○唐书艺文志云。灌顶私记智者词旨一卷。义记一卷。今未详何文○释签云。止观禅门净名疏等。各有余分说未终者。文。案止观云。智者于玉泉寺一夏敷扬。二时慈霔。虽乐说不穷才至见境。法轮停转后分弗宣。辅行云。大章第七。开为十境。至第七境余不复宣。后三大章及余三境。时逼夏终于兹罢唱(此释止观)次第禅门。即禅波罗密。亦列十大章。于第六方便文中。注云。若论初禅已后。发诸禅定深妙境界。并在第七修证中说。此文皆悉不流通也(此释禅门)净名经十四品。大师疏解。止佛道品。第八后诸品疏。乃是章安述而续之(此释净名见补注)
  章安
  涅槃玄义(二卷) 涅槃经疏(一十卷荆溪治定十五卷今十八卷)
  观心论疏(二卷慈云目录云考其所说知入品位然江浙名流或云疑伪) 智者别传(一卷) 国清百录(五卷别传百录是大师始终化迹) 八教大意(一卷) 南岳记(一卷亡) 真观法师传(一卷亡○除亡本外有二十卷入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