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

当前位置: 主页 > 经书 > 史传部 >

佛祖统纪 第三十二卷

佛祖统纪 第三十二卷 宋景定四明东湖沙门志磐撰 世界名体志第十五之二东土震旦地里图 区域之兴帝喾九州(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舜十二州(以冀州土阔增置并幽营三州)夏禹平水土分别九
佛祖统纪 第三十二卷
  宋景定四明东湖沙门志磐撰
  世界名体志第十五之二东土震旦地里图
  区域之兴帝喾九州(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舜十二州(以冀州土阔增置并幽营三州)夏禹平水土分别九州。周大封建。盖千八百国。春秋之世见于经传者。百二十有四国。下至战国七雄并而为秦。惩周封建之弊罢侯置守。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及南平百越。又置闽中南海桂林象四郡。两汉以十三州统治(汉武帝置十三部刺史)晋为十九州。唐为十道。后又为十五。采访使凡郡府三百二十有八。县千五百七十有三。宋朝元丰颁行。李德刍等所撰九域志。分为二十三路(见于图)郡凡二百九十有五。县千一百三十有一。化外羁縻之州不与焉
  汉盛时。四履之地。东乐浪。西敦煌。南日南。北雁门。东西九千里。南北万三千里
  古长城。战国时赵筑之。自代并阴山至高阙(二州名)以备胡。燕亦筑妫州之北至辽东。秦始皇令蒙恬筑长城。起临洮入高丽
  四渎。河出积石。江出岷山(松州嘉诚县)淮出桐柏(唐州)济出王屋山(孟州今河阳府)
  三江。自豫章而下入彭蠡。而东至海为南江。自蜀岷山至九江彭蠡。以入海为中江。自幡冢导漾东流为汉过三澨。大别以入于江汇于彭蠡。以入海为北江。自彭蠡以上为二。自夏口以上为三。下而至于秣陵京口以入海。则不复三矣
  九河。鬲津徒骇。在今瀛州钩槃。太史胡苏。在今沧州马颊在今济州。覆釜简洁漫不可考。当在东光成平鬲县之间。以汉许商之言考之。徒骇最北。鬲津最南。盖徒骇是河之本道。东出分为八。齐小白塞之为一。今河间弓高以东。平原鬲津往往有其遗处。盖塞其八枝。并归于徒骇也(九域志)
  五岳。中岳嵩山。在洛州(西京)东岳泰山。在兖州。南岳衡山。在潭州。西岳华山。在华州。北岳常山。在真定府
  东夷。初周武王封箕子于朝鲜。汉灭之置玄菟郡○夫余国。在玄菟北千里。本濊地○高句丽。其始王朱蒙。出自夫余居升骨城。号高句丽。因以高为氏。在辽东千里。南接朝鲜濊貊。东接沃沮。北接夫余。人皆随山而居○三韩者。一马韩。在西五十四国。北接乐浪。南接倭国。二辰韩。在东十二国。北接濊貊。亦曰秦韩。言秦人避役适韩国。三辨韩。在辰韩之南十二国。南接倭。马韩最大。尽王三韩之地。○新罗辰韩种也。在高丽东南居汉乐浪。地多山险。文字甲兵同于中国。○百济。马韩之属国。于带方故地。初以百家济故名。东接新罗。句丽。西南俱限大海。有僧尼寺塔。爱坟史颇解属文○挹娄。古肃慎国。在夫余东北千余里。其北不知所极。人多勇力。矢用楛(音户)青石为镞。土气极寒常穴居○辽东郡。大辽水出塞外南入海。行千二百里。辽西令支县有孤竹城。故伯夷国○倭国。在百济新罗东南。水陆三千里。依山岛而居。汉魏译通中国者三十余国。皆称王。大倭王居邪摩堆。其地在会稽东。俗皆文身。自云太伯之后。自倭国东千里名拘奴国。南四千里名朱儒国。人长三四尺。自朱儒东南行船一年。至裸国黑齿国。倭国始于百济求得佛经。隋大业十三年遣使朝贡。兼沙门数十人来学佛法○流求国居海岛。当建安郡东。水行五日而至。炀帝遣陈棱至其国。虏男女载军实而还○虾蛦。唐太宗时倭国遣使。偕虾蛦人来朝。高宗平高丽。倭国遣使来贺。始改日本。言其国在东近日所出也○扶桑国。在东海中。齐永元初。僧慧深来建康。言其国在大汉东三万里。宋大明五年罽宾国沙门。至其国传佛法
  北狄。周有山戎玁狁。秦汉有匈奴。桓灵时有鲜卑。后魏蠕蠕(音软)西魏突厥。唐回纥。皆匈奴故地。唐契丹居松漠间。至宋朝益盛称大辽。后有女真称大金。鞑靼称蒙古○西羌。三代为患。至秦汉逐之河塞之外。汉宣帝时赵充国。破先零(音怜)置金城。属国以处降羌。东汉屡为患。段炯击破之。魏晋多乱关陇。永嘉后有谷浑。唐初吐蕃并吐谷浑党项诸羌。遂为强国○海南诸国。扶南。丹丹。交趾。真腊。故临。大食。白达。大秦。卢眉。勿斯里(岛夷杂记)宋朝来贡者。占城。三佛齐。勃尼。阇婆。注辇。丹流眉蒲端
  炀帝时。西域诸蕃多至张掖。与中国交市。帝令裴矩掌其事。撰西域图记云。发自敦煌至于西海凡为三道北道从伊吾经蒲类海。铁勒部。突厥。可汗(音克寒北虏主之号)庭。度北流河水。至拂菻国。达于西海。其中道。从高昌。焉耆。龟兹。疏勒。度葱岭。鏺汗。苏勒沙那。康国。曹国。何国。大小安国。穆国。至波斯。达于西海。其南道。从鄯善。于阗。朱俱波。喝盘陀。度葱岭。经护密。吐火罗。挹[怡-台+(日/工)]。帆延。漕国。至北婆罗门。达于西海。其三道诸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