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

当前位置: 主页 > 经书 > 史传部 >

佛祖统纪 第四十一卷(6)

韩愈斥潮州。第四女拏年十二死于道。瘗商南山下。及后为京兆。归其骨于河阳韩氏墓。为圹文曰。愈为少秋官。言佛夷鬼其法乱治。梁武事之。卒有侯景

  韩愈斥潮州。第四女拏年十二死于道。瘗商南山下。及后为京兆。归其骨于河阳韩氏墓。为圹文曰。愈为少秋官。言佛夷鬼其法乱治。梁武事之。卒有侯景之败。可一扫去不使澜漫。天子谓其言不祥。斥之南海揭阳之地
  述曰。退之鄙佛为夷。专责梁武事佛及祸。以警当年之君上。而退之终罹斥逐之祸。何其速哉。梁武住世应真示现君主。志公傅大士共相施化。岂世儒所能测识哉
  韩愈读墨子云。儒墨同是尧舜。同非桀纣。同修身正心。以治天下国家。奚不相说如是哉。予以为辨。生于末学各务其师之说。非二师之道未然也。孔子必用墨子。墨子必用孔子。不相用不得为孔墨
  藏六祖秀禅师作欧阳外传。记祖印与永叔论道。因录古人非韩者。略出王荆公苏东坡龙先生嵩明教之说。荆公曰。人有乐孟子之距杨墨而以斥佛老为己功。呜呼庄子所谓夏虫者。其斯人之谓乎。道岁也。圣人时也。执一时而疑岁者。终不闻道矣云云。东坡曰。退之之与圣人之道。盖亦知好其名矣。而未能乐其实。何者其为论甚高。其待孔子孟子甚尊。而距杨墨佛老甚严。此其用力亦不可谓不至矣。然其论至于理而不精。支离荡佚往往自叛其说而不知。云云。西蜀龙先生作非韩百篇。其略有云。孟郊失三子。退之与诗曰。失子将何尤。吾将尤上天。汝实主下土。与夺一何偏。彼于汝何有。乃令蕃且延。此独何罪辜。生死旬日间。诗三百下以风刺上。刺于至不仁也。其辞不怒。孰有怨天而侮讪之者。其勇于毁佛老盖可见矣。今录十许条云。佛老大圣。斥为夷狄(原道)孔墨异道。今云本同。反孟玷孔(读墨子)道本同教常异。儒教经世佛老教出世。退之主经世以废出世。未足知道(原道)性本一。今言三品五性。未足知性(原性)人为贵。今以夷狄禽兽同人乎(原人)先朝迎佛骨。而升遐近于幸灾(直谏表)左迁潮阳。而劝封禅近于献谄求入(贺尊号表)畏修史之祸而勇于排佛(答刘秀才书)为驳杂之说而好为博塞(驳杂如毛颖传。迭穷文之类。博塞见张藉书)嵩明教非韩三十篇。其言曰。旧唐史谓。韩子性偏僻。刚讦于道。不弘考其书。观其行诚然耳。欲韩如古人从容中道。固不逮也。宜乎。识者谓韩第文辞人耳。夫文所以传道也。道不至虽甚文奚用。学者不能考。而徒效其文。以讥沮二教圣人为已能。故为书以辨之。以正夫天下之好毁者(云云。其条攻之辞大略如龙先生)东坡曰。昔之为性论者多矣。而不能定于一。始孟子以为善。荀子以为恶。杨子以为善恶混。而韩愈者又取夫三子之说而折之。以孔子之论。离性以为三品。曰中人可以上下。而上智与下愚不移。以为三子者。皆出于其中而遗其上下。嗟夫是未知乎所谓性者。而以夫才者言之。夫性与才相近而不同。圣人之所与。小人共之。而皆不逃焉。是真所谓性也。而其才固将有所不同。天下之言性者。皆杂乎才而言之。是以纷纷而不能一也。孔子之所谓中人可以上下。而上智与下愚不移者。是论其才也。至于言性则未尝断其善恶。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而已。韩愈之说则又有甚者。离性以为情。而合才以为性。是故其论终莫能通
  贾岛初为浮图。名无本。来东都时禁僧午后不得出。岛为诗自伤。韩愈因教其为文。遂去浮图举进士。有李洞者。慕岛为诗。铸像以事之。尝称贾岛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