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

当前位置: 主页 > 经书 > 史传部 >

佛祖历代通载 第五卷(7)

先主备(字玄德。涿群人也。汉景帝孙。中山靖王胜之后。三顾茅庐。举诸葛亮孔明为谋相。关羽张飞为将。立蜀三年崩永安宫。葬惠陵。寿六十三岁) 谥曰

  先主备(字玄德。涿群人也。汉景帝孙。中山靖王胜之后。三顾茅庐。举诸葛亮孔明为谋相。关羽张飞为将。立蜀三年崩永安宫。葬惠陵。寿六十三岁)
  谥曰昭烈大帝(改年章武)吴(姓孙氏都金陵)雷氏曰(权亮休浩四主六二)
  (十八 壬寅) 大帝权(字仲谋汉将军坚之子。盖孙武子之后。吴郡富春人。黄龙元年春即正位于南郊。迁都建业。太元二年改神凤。夏四月薨寿七十一。葬蒋陵)
  谥大帝(改年黄武)治三十一年
  论曰。自汉以来天下一统。建安之后鼎峙始分。袁曹竞逐于中原。刘孙分鹿于江峡。五岳尘拥九牧云屯。或二祀而启帝图。或三分而陈霸业。故使魏祖挟天子而令诸侯。刘宗冯剑阁而规雍[启-口+车]。孙氏英略高枕长江。横武爪牙。卧龙威力。别据一域吞噬为心。各跨疆场牙严关塞。广延俊又以佐股肱。厚礼贤能宾为国宝。良匠妙法复此徂来。僧会适吴。舍利耀灵于江左。迦罗游魏。禁律创启于洛都。归戒自此大行。图塔由斯特立。译人随俗仍彼方言。出经逐时便题名目。故有吴品蜀晋耀焉。重叠再翻由此而始。派流失译良在于兹。且三国峙居。夫何西蜀一都。独无于代录。今大吴次纪。而以魏朝道俗具列于左方云
  (甲辰) 蜀后主禅(字公嗣。先主子。改元建兴。在位四十一年。崩于洛矣。魏青龙二年。武侯卒。景元四年降于魏。蜀遂灭矣)
  (十九) 沙门维只难(此云障碍)天竺国人。同沙门竺律炎至武昌郡。译经二部。及只难卒。律炎复于扬都译经三部凡三卷。时优婆塞支谦者字恭明。月氏国人。初游洛邑。受业于支亮。亮字纪明。受业于支谶。世称天下博知不出三支。谦博览经籍为人细长黑瘦。眼多白而睛黄。时人语曰。支郎眼中黄。身虽细是智囊。及辟地归吴。主见而大悦。拜为博士。译经一百二十九部。一百五十二卷
  (二十 丁未) 明帝睿。改太和(字元仲。聪悟能文文之子也。景初三年庚申崩嘉福殿。寿三十六。葬于高平陵)在位十三年
  (二十一) 陈思王曹植者。字子建。武帝中子。十岁诵诗书十余万言。善属文。太祖见而异之曰。汝倩人耶。植曰。言出成论下笔成章。顾面试。奈何倩人乎。及长于世间艺术无不精练。邯郸淳见而骇叹。称为天人。植每读佛经。留连嗟玩以为至道之宗极。转读七声升降曲折之响。世皆讽而则之。游鱼山闻有声特异清扬哀婉。因仿其声为梵囋。今法事中有鱼山梵。即其遗奏也。始魏武欲立为嗣。植荒酒自秽。以故得免。文帝颇嫉其才。抑而不用。尝求自试。帝不允。既而十一年中。三徙其藩。植滋不得志而薨。年三十一。初植登鱼山临东阿。喟然有终焉志。遂营墓遗诫其子令薄葬。植在日不甚信黄老。着辨道论见意。今载藏经中弘明集
  (己酉) 吴称帝迁建业。改元黄龙
  (壬子) 吴改嘉禾
  (癸丑) 改青龙
  (丁巳) 改景初。建丑为正月
  (戊午) 蜀改延熙○吴改赤乌
  (二十二 庚申) 齐王芳。改元始(字兰卿。明帝无子。养秦王询。宫省事秘人皆不知。年八岁承魏祚。至嘉平六年。为司马懿废之)治十三年
  (二十三 辛酉) 康僧会至吴。按吴书。赤乌四年有康居国大丞相子姓康名僧会。弃俗归缁。以游化为任。行至建康营立茅茨。设像行道。吴人初见谓为妖异。有司奏闻。主欲幽之。诏至问状。会进曰。如来大师化已千年。然灵骨舍利神应无方。昔阿育王奉之为八万四千塔。此其遗化也。权以为夸己曰。舍利可得当为塔之。苟无验则国有常刑。会假请七日。谓其属曰。大法废兴在此一举。当加意洗心洁斋恳求。至期无验。乃展二七又无应。权趣烹之。会默念。佛名真慈。夫岂违我哉。更请展期以死祈之又七日。众惧无天色。五鼓矣闻铿然有声。起视瓶中五色错发。大呼曰。果吾愿矣。黎明进之。权与公卿聚观叹曰。希世之瑞也。会又言。舍利威神一切世间无能坏者。权使力士槌之。砧碎而光明自若。于是建塔度人立寺。以其所名佛陀里。寺曰建初。奉会居焉
  (二十四) 阚泽字德润。会稽山阴人也。家世为农。泽好学。居贫无资。常为人佣书自给。所写既毕即能诵。由是博览群籍。虞翻见而称之曰。阚生矫杰。仲舒子云流也。仕吴官太子太傅。僧会入吴。吴主因问泽曰。汉明何年佛教入中国。何缘不及东方。泽曰。永平十一年佛法初至。计今赤乌四年。则一百七十年矣。永平十四年。五岳道士褚善信等乞与西僧角法。于是善信负妄而死。其徒以尸归葬南岳。凡中国人例不许出家。无人流布。加之罹乱岁深方至本国。吴主曰。孔子制述典训教化来业。老庄修身自玩。放荡山林归心澹泊。何事佛为。泽曰。孔老二教法天制用。不敢违天。佛教诸天奉行。不敢违佛。以此言之。优劣可见也(出宗炳明佛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