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等部第三 依大庄严论云。夫取福田当取其德。不应拣择少壮老弊。佛言。我昔曾闻。有檀越遣知识道人诣僧伽蓝请诸众僧。但求老大不用年少。后知识道人请诸众僧次到沙弥。然其不用。沙弥语言。何故不用我等。答言。檀越不用。非是我也。劝化道人即说偈言 耆年有宿德 发白而面皱 秀眉齿缺落 背膢支节缓 檀越乐如是 不喜见幼小 时寺中有诸沙弥。尽是罗汉。皆作是语。彼之檀越愚无智慧。不乐有德唯贪耆老。即说偈言 所谓长老者 不必在发白 面皱牙齿落 愚痴无智慧 所贵能修福 除灭去诸恶 净修梵行者 是名为长老 我破于毁誉 不生增减心 但令彼檀越 获得于罪过 又于僧福田 诽谤生增减 我等应速往 起发彼檀越 莫令堕恶趣 彼诸沙弥等 寻以神通力 化作老人像 发白而面皱 秀眉牙齿落 膢脊而柱杖 诣彼檀越家 檀越既见已 心生大欢庆 烧香散名华 速请令就坐 既至须臾顷 还服沙弥形 檀越生惊愕 变化乃如是 为饮天甘露 容色忽解变 尔时沙弥即作是言。我非夜叉亦非罗刹。先见檀越选择耆老于僧福田生高下想坏汝善根。故作是化令汝改悔。即说偈言 譬如蚊子嘴 欲尽大海底 世间无能测 众僧功德者 一切皆无能 筹量僧功德 况汝独一已 而欲测量彼 汝宁不闻如来所说四不可轻。王子蛇火沙弥等。如庵罗果。内生外熟。外生内熟。莫妄称量前人长短。一念之中亦可得道。于僧福田莫生分别。即说偈言 众僧功德海 无能测量者 佛尚生欣敬 自以百偈赞 况余一切人 而当不称叹 广大良福田 种少获大利 是故于众僧 耆老及少年 等心而供养 不应生分别 尔时檀越。闻是语已身毛为竖。五体投地求哀忏悔 颂曰 通达四果 善会六情 探玄启寤 证理怀祯 老少和穆 普敬只诚 随缘赴供 摄诱幽冥 归信篇第十一(此有三部) 述意部 少诚部 大诚部 述意部第一 夫信为道原功德之母。智是出世解脱之基。无信不可以登轻舟。无智不可以断微惑。斯道显然升沉目睹。数见愚夫不信业因能生报果。谓贫富自然苦乐天性。好丑不由忍恚。贵贱非关恭惰。众生自感。譬同草木好恶自然。岂由因得。今依佛经不同外道。夫论贫富皆由业缘。贵贱非关运命。愚智不可易虑。妍丑弗可换身。故经云。果报好丑定之于业。书云。命相吉凶悬之于天。以此言之。军民业贫者。与之而弗得。必其相富者。任置而常丰。故汉文帝以梦而宠邓通。相者占通贫而饿死。帝曰。能富在我。何谓贫乎。与之铜山任其冶铸。后遭事逃避饿死人家。又宁禀离王侍婢有娠。相者占之。贵而当王。王曰。非我之胤。便欲杀之。婢曰。气从天来故我有娠。及子之产。王谓不祥。捐圈则猪嘘。弃栏则马乳。而得不死。卒为夫余之王。故知业缘命运定于冥兆。终然不改弗可与夺也。故知作善得福为恶受殃。业果不谬斯理皎然。如何封愚抱迷不寤。又昔武丁之时。亳有桑谷共生于朝。太史占曰。野草生朝朝其亡矣。武丁恐惧侧身修善。桑谷枯死。商道中兴。岂非为善而有福也。又帝辛之时。有雀生乌在城之遇。太史占曰。以小生大国家必昌。帝辛骄暴不修善政。商国遂亡。岂非为恶之有殃也。如是史籍具引非一。如何顽固顿乖经史。世人共睹。春时下种冬则收藏。如施有来报感胎[疊*毛]之与掌钱。德必现酬致衔珠之与负鹿。又昔人一瓢以济馁夫。尚得扶轮相报。今供一斋以施大众。宁无福禄相酬矣 小诚部第二 如涅槃经佛言。众生有二。一者有信。一者无信。有信之人则名可治。定得涅槃。疮疣无故。无信之人。名一阐提。名不可治。又杂阿含经。世尊为婆罗门说耕田偈云 信心为种子 苦行为时雨 智慧为时轭 惭愧心为辕 正念自守护 是则善御者 保藏身口业 知食处内藏 真实为直乘 乐住为懈息 精进为废荒 安隐为速进 直往不转还 得到无忧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