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

法苑珠林 第五十二卷

法苑珠林 第五十二卷 西明寺沙门释道世撰 眷属篇第五十六 校量篇第五十七 眷属篇(此有四部) 述意部 哀恋部 改易部 离着部 述意部第一 窃寻眷属萍移新故轮转。去留难卜聚会暂时。良
法苑珠林 第五十二卷
  西明寺沙门释道世撰
  眷属篇第五十六 校量篇第五十七
  眷属篇(此有四部) 述意部 哀恋部 改易部 离着部
  述意部第一
  窃寻眷属萍移新故轮转。去留难卜聚会暂时。良由善恶缘别升沉殊趣。善如难陀弃荣欲而从道。罗云舍王位而断结。如旃檀林旃檀围绕。随应而度。调御之美于兹可见。恶如调达破僧阇王害父。常怀毒意常结怨仇。既同棘刺之林。亦类蚖蛇之种。善恶路分祸福可睹也
  哀恋部第二
  如须摩提长者经云。佛在世时。舍卫城有大长者子。名须摩提。是人命终。父母宗亲及诸知识。一时号哭哀悼躄踊。称怨大唤闷绝于地。或有唤父母兄弟者。或有呼夫主大家者。如是种种号啕啼哭。又有把土而自坌者。又有持刀断其发者。譬如有人毒箭入心苦恼无量。或有以衣自覆而悲泣者。譬如大风鼓扇林树枝柯相枨。又如失水之鱼宛转在地。又如斩截大树崩倒狼藉。以如是楚毒而加其身。尔时世尊知而故问阿难。彼诸大众何故哀号悲泣如是。阿难具以白佛。唯愿世尊。为度一切。可往至彼。诸佛世尊不以无请而有不说。我今为彼诸人劝请于佛。世尊以大慈悲愿往至彼
  尔时如来受阿难请。即往其家。是时彼诸人等。遥见世尊。各各以手拭面前来迎佛。既至佛所头面礼足。悲哀鲠塞不能发言。正欲长叹。以敬佛故不敢出息。噎气而住。尔时佛告长者父母等。汝等何故悲泣懊恼着此幻法。是诸人等同时发言。而白佛言。世尊。是城中唯有此。人聪明智慧端正殊妙。年既盛壮。于诸人中为无有上。又复多饶财宝仓库盈溢。车马衣服奴婢使人。如是悉备无所乏短。一旦命终。是故我等。悲泣恋慕不能自胜。善哉世尊。愿为我等方便说法得离诸恼。从今已后更不复受如是诸苦
  尔时世尊告长者父母宗亲知识及诸大众。汝等曾见有生不老病死不。诸人白佛言。未曾见也。佛复告诸大众。汝等欲离生老病死忧悲苦恼者。莫复念是恩爱之缚。标心正见归命三宝。所以者何。于诸世间无过佛者。能导盲冥愚痴之众。佛所说法即是良药。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十方世界中  生者无不死
  生死往来道  唯法能除灭
  无有十方刹  命终能济者
  唯佛能除断  是故归命佛
  若人作不善  好行十恶者
  心常怀憍慢  不敬于三宝
  不能净持戒  懈怠不精进
  如是诸人等  皆名之为死
  无常计有常  不净计有净
  实苦而言乐  无我计有我
  众生生死中  深着于倒见
  千万亿劫中  不知生死本
  若有人能解  真实大法者
  能知此非常  最为大苦本
  若人见垢浊  断际三毒本
  必能得成就  无上之大法
  尔时长者诸眷属等闻佛所说。悲苦皆息并获道果。又法句喻经云。昔有婆罗门。少年出家。学至六十不能得道。婆罗门法六十不得道。然后归家娶妇为居家。生得一男端正可爱。至年七岁书学聪慧。才辩出口有逾人之操。卒得重病一宿命终。梵志怜惜不能自胜。伏其尸上气绝复苏。亲族谏喻夺尸殡敛。埋着城外。梵志自念。我今啼哭。计无所益。不如往至阎罗王所先乞索儿命。于是梵志沐浴斋戒。赍持华香发舍而去。所在问人。阎罗王所治处为在何许。展转前行。行数千里至深山中。见诸得道梵志。复问如前。诸梵志问曰。卿问阎罗王所治处欲求何等。答曰。我有一子。辩慧过人。近日卒亡。悲穷懊恼不能自解。欲至王所求乞儿命。还将归家养以备老。诸梵志等。愍其愚痴即告之曰阎罗王所治之处。非是生人所可得到也。当示卿方。宜从此西行四百余里有大川。其中有城。此是诸天神案行世间停宿之城。阎罗王常以四月四日案行必过此城。卿持斋戒往必见之。梵志欢喜奉教而去。到其川中见好城郭。宫殿屋舍如忉利天。梵志诣门烧香翘脚。祝愿求见阎罗王。王敕守门人引见之。梵志启言。晚生一男欲以备老。养育七岁近日命终。唯愿大王。垂恩布施还我儿命。阎罗王言。所求大善。卿儿今在东园中戏。自往将去。梵志即往。见儿与诸小儿共戏。即前抱之。向之啼泣曰。我昼夜念汝食寐不甘。汝宁不念父母辛苦以不。小儿惊唤逆呵之曰。痴騃老翁不达道理。寄住须臾名人为子。勿妄多言不如早去。今我此间自有父母。邂逅之间唐自手抱。梵志怅然涕泣而去。即自念言。我闻瞿昙沙门知人魂神变化之道。当往问之。于是梵志即还佛所。时佛在舍卫只桓为大众说法。梵志见佛稽首作礼。具以本末向佛陈之。实是我儿不肯见名。反谓语我为痴騃老翁。寄住须臾认我为子。永无父子之情。何缘乃尔。佛告梵志。汝实愚痴。人死神去便更受形。父母妻子因缘合居。譬如寄客起则离散。愚迷缚着计为己有。忧悲苦恼不识本根。沉溺生死未央休息。唯有慧者不贪恩爱。觉苦舍习勤修经戒。灭除识想生死得尽。梵志闻已豁然意解。即于座上得罗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