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

法苑珠林 第六十九卷(7)

善报部第十 如弥勒菩萨所问经论云。问云何布施果报。答曰。略说布施有一种果。所谓受用果。受用果复有二种果。所谓现在受果。未来受果。复有三种

  善报部第十
  如弥勒菩萨所问经论云。问云何布施果报。答曰。略说布施有一种果。所谓受用果。受用果复有二种果。所谓现在受果。未来受果。复有三种果。即此二种复加般若。复有四种果。何谓四种。一有果而无用。二有用而无果。三有果亦有用。四无果亦无用。初有果而无用者。谓不至心施。不自手施。轻心布施。彼如是施。虽得无量种种果报。而不能受用。如舍卫天主虽得无量种种珍宝而不能受用。二有用而无果者。谓自不施。见他行施起随喜心。以是义故。虽得受用而自无果。如天子物一切沙门婆罗门等虽得衣食及以受用而自无果。又如转轮圣王四兵。虽得衣食而不得果。三有果亦有用者。谓至心施。不轻心施。如树提伽诸长者等。四无果亦无用者。谓布施已用即灭尽。或为出世圣道障故。犹如远离烦恼圣人。复有五种果。谓得命色力乐辩等。因命得命。是故施食即得施命。以是因缘后得长命。如是施色施力施乐施辩才等。皆亦如是
  复有五种胜果。所谓施与父母病人法师菩萨得胜果报。父母恩养生长身命。是故施者。得胜果报。又病人者。孤独可愍。以是义故。起慈悲心。施病人者。得胜果报。又说法者。能生法身。增长法身。永导善恶。平正非平正。颠倒非颠倒。是故施者。得胜果报。又诸菩萨悉能摄取利益众生。起慈悲心以摄取三宝不断绝因。以是义故。施菩萨者。得胜果报(以菩萨发心勇猛悲愿力大不同余福其心陜劣也)
  又增一阿含经云。世尊告诸比丘。今当说四梵之福。云何为四。一若有信善男子善女人。未曾起偷婆处。于中能起。第二补治故寺。第三和合圣众。第四若多萨阿竭初转法轮时。诸天世人劝请转法轮。是谓四种受梵之福。比丘白世尊曰。梵天之福竟为多少。世尊告曰。阎浮里地。其中众生所有功德。正与一轮王功德等。阎浮地人及一轮王之德。与瞿耶尼一人功德等。其阎浮里地及瞿耶尼二方之福。故不如彼弗于逮一人之福。其三方人福。不如郁单越一人之福。其四天下人福。不如四天王之福。乃至四天下人福。及六欲天福。不如一梵天王之福。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求其福者。此是其量也
  又中阿含经云。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能受持七种法者。得生帝释处。即说偈言
  供养于父母  及家之尊长
  柔和恭逊辞  离粗言两舌
  调伏悭吝心  常修真实语
  彼三十三天  见行七法者
  咸各作是言  当来生此天
  又杂宝藏经偈
  福业如果熟  不以神祀得
  人乘持戒车  后生至天上
  定知如灯灭  得至于无为
  一切由行得  求天何所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