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丘经营精舍 律中佛大弟子。皆自经营精舍。如大迦叶自蹋泥等。毗婆沙论问曰。诸大弟子漏结已尽。何故恓恓有所经营。答曰有五事一为(报佛)恩故。二为长养佛法故。三为灭凡劣众自贡高故。四为将来弟子。折伏憍豪故。五为发起将来福业故 寺院三门 凡寺院有开三门者。只有一门亦呼为三门者何也。佛地论云。大宫殿。三解脱门。为所入处。大宫殿喻法空涅槃也。三解脱门谓空门。无相门。无作门。今寺院是持戒修道。求至涅槃人居之故由三门入也 出家 出家由 瑜伽论云。在家。烦挠若居尘宇。出家。闲旷犹处虚空。是故应舍一切于善说。毗奈耶中正信舍家趣于非家○毗婆沙论云。家者是烦恼因缘。夫出家者。为灭垢累故。宜远离也 出家难 (难字平声)杂阿含经云。有外道名阎浮车。问舍利弗云。贤圣法律有何难事。舍利弗言。唯出家难。问何难。答爱乐难。问云何。答乐常修善难。问何名善法。答谓八正道。若出家者。修习此道。不久疾得尽诸有漏(八正道者正语。正业。正命。此三属戒。小乘以戒为先故。正定。正勤。正念。此三属定。定因戒得故次也。正见。正思惟。此二属惠。惠因定发故)○秦本杂阿含经云。夫出家者。名为难得。若起恶心。不名难得 出家以信为首 智度论云。佛言。若人有信。能入我大法海中。能得沙门果。不空剃头染衣。若无信。是人不能入我大法海。如枯树不生华实不得沙门果。虽剃头染衣。读种种经。能难能。答于佛法中。空无所得。以是义故。在佛法初善以信根故○起信论云。信心有四种。一信根本。所谓乐念真如法故。二信佛有无量功德常念亲近供养恭敬。发起善根。愿求一切智故。三信法有大利益。常念修行诸波罗蜜故。四信僧能正修行自利利他。常乐亲近诸菩萨众求学真如行故○唯识论云。信有三别一信实有谓于诸法实事理中深信忍故。二信有德谓于三宝真实德中深信乐故。三信有能谓于一切世出世善深法中深信有力能得能成起希望故○毗婆沙论云。有信如手能取善法故 出家越五道 注维摩经什法师云。凡夫能出四趣。不能出于天趣。出家求灭。则五道斯越(灭即涅槃也)○肇云。五道非无为之路也 出家喜 什云。喜有二种。一有现世功德自然忻预。二后得涅槃心常安悦○肇云。夫扰乱出于多求。忧苦生于不足。出家寡欲。扰乱斯无。道法内充故。怀喜有余 出家三法 什云。出家凡有三法。一持戒。二禅定。三智慧。持戒能折伏烦恼。令其势微。禅定能遮烦恼。如右山断流。智慧能灭烦恼。毕竟无余○道安法师大戒序云。世尊立教法有三焉。一者戒律。二者禅定。三者智惠。斯三者至道之由户。泥洹之关要也。戒者断三恶之干将也。禅者绝分散之利器也。惠者齐药病之妙医也 发心即是出家 净名经云。汝得阿耨菩提心。即是出家○什云。虽为白衣能发无上心者。以心超三界。形虽有系乃真出家。具足戒行矣(无上心者。兼载万有。不遗一物也) 出家正因 宝雨经云。于如来教中。正信出家。非因王力所逼。不为贼抑。不为负债。不怖不活邪命出家为希求正法以信出家 出家五法 五德福田经云。一者发心出家。怀佩道故。二毁其形好应法服故。三委弃身命。遵崇道故。四永割亲爱。无适真故。五志求大乘为度人故 国王父母不听许不得出家 僧祇律云。净饭王请佛。今后父母不听。不得与出家(此因罗睺罗不告出家故)。何以故。父母恃子为荣故。佛于是制戒。父母不许。不得出家○五百问经云。出家者王法父母不听。为得戒否。答不得○楞伽经云。父母不听不得出家 三等出家人 三千威仪经云。出家行。有始终上中下业。下者。以十戒为本。尽形寿受持。虽舍家缘。执作与俗人等。中者应舍作务。具受八万四千向道因缘。身口意业。未能具足。清净。心结犹存。未能出离。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也。上者根心猛利。应舍结使缠缚。禅定惠力。心得解脱。净身口意。出于缘务烦恼之家。永处闲静清凉之室。是名上等出家弟子 问出家苦乐 中阿含经云。生闻梵志问佛言。在家出家。以何为苦。佛言在家者。以不自在为苦。谓钱宝谷畜奴婢不增长。因此忧愁。不自在故。苦也。出家者。以自在故苦。谓随顺贪欲嗔恚愚痴。不守禁戒。因此愁戚故。自在为苦也。又问二人以何为乐。佛言。在家者。以自在为乐。谓钱宝谷畜奴婢增长。因此欢喜。自在故乐也。出家者。以不自在为乐。谓学道。不随贪欲嗔痴行。随戒所制。无斗诤怨憎忧苦。有义利故。以不自在为乐也(此因不随心行起三毒业。为戒所制。故云不自在也。以现招清净名文言当来感天人乐果。故云乐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