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

当前位置: 主页 > 经书 > 诸宗部 >

大乘义章 第七卷(2)

次明开合广略之义。开合不定。或总为一。通名为业。或分为二。一者作业。二无作业。此如上辨。或说为三。于中有三。一就具分别。谓身口意三种之业

  次明开合广略之义。开合不定。或总为一。通名为业。或分为二。一者作业。二无作业。此如上辨。或说为三。于中有三。一就具分别。谓身口意三种之业。二随义分别。一者作业。所谓身口二种作业。二无作业。所谓身口无作之业。三者非作非无作业。所谓意业。三就性分别。所谓善恶无记之业。或说为四。谓黑白等四种之业。或说为五。如杂心说。身业有二。作与无作。口业亦尔。则以为四。意唯有作。通前说五。若依成实。意地亦有作无作业。若从是义。说业为六。或分为九。身口意业各有三种。善恶无记。则为九也。又如成实九业品中。更说为九。何者是乎。彼说欲界有其三种。一是作业。二无作业。三者非作非无作业。此如上辨。色界亦尔。则以为六。无色有二。一无作业。二者非作非无作业。通前为八。及无漏业。通前为九。或分十三。如毗昙说。身口有五。一者善作。二不善作。三无记作。无作有二。通前为五。无作二者。一善无作。二恶无作。无记羸劣不发无作。身业既然。口业亦尔。则以为十。意地唯有三种作业。通前十三。若依成实。意地亦有善恶无作。据斯以论。业有十五。或复说为二十三业。善业有十。谓不杀等。不善亦十。谓杀盗等。通身口意三种无记。便是二十三种业也。广以分之。数别难穷(此三门竟)次辨三业轻重之义。三业之中。何者最重。于中先以身口二业。对彼意业以辨轻重。后别论之。言以身口对意辨者。意业最重。一切身口。由意成故。又恶业中邪见最重。能断善根。作一阐提。善业之中。三乘出道最为殊胜。世间之中。非想业胜。皆是心作。故知意重。次就三业别明轻重。身中最重。出佛身血。口中最重。所谓破僧谤方等经。意中最重。所谓邪见恶业。如是善业之中。菩提之业最以为重。此三种中。身轻口中意为最重(此四门竟)次辨上下得报不同。如龙树说。不善有三。谓下中上。下生饿鬼。中生畜生。上生地狱。善中亦三。谓下中上。下生修罗。中生人中。上生天生。又更分别。恶有四品。谓下中上及与上上。下生修罗。中生饿鬼。上生畜生。上上之者生地狱中。善中亦四。下者生人。中者生天。上品之者。得二乘果。上上之者。得无上果。又涅槃中善分四品。下生郁单。中生弗婆。上生瞿耶。上上之者。生阎浮提。盖乃对道以分上下。彼郁单越。不任受道。下善生之。中上二品。生处难解。若对道法。中品之善。应生瞿耶。上生弗婆。但彼经中中上两品。约报分耳。南阎浮提。受道中胜。上善生之。若对果报。以分四品。下生阎浮。中生弗婆。上生瞿耶。上上之者。生郁单越。三业之义。略辨如是。
  三性业义三门分别(释名辨体一 分相二 就人分别三)
  第一门中释名辨体。三性业者。所谓善恶及与无记。顺名为善。违名为恶。此违与顺。如下五品十善中释。非违非顺说为无记。解有两义。一对果分别。中容之业。不能记得苦乐两报。故名无记。二就说分别。中容之业。如来不记为善为恶。故名无记。名义如是。体性云何。善有二种。一者生得宿习今成。二者方便对缘新起。不善唯一。不分生得方便之别。何故如是。一切恶法。皆由过去久习性成。不假现在。方便修起。为是不分。无记有四。所谓报生威仪工巧及与变化。苦乐两报。名为报生。进止往来。是其威仪。营世生务。说为工巧。十四化等。名为变化(此一门竟)次辨其相。相别有五。一约世法以为三性。一切凡圣身口意中止作两善。斯名为善。止作两恶。齐名不善。报生威仪工巧变化。通名无记。二约出家道法分别。一切凡圣身口意中止作两善。名之为善。止作两恶。齐名不善。报生无记威仪工巧及与变化。义别有三。如律中说。顺法所作。斯名为善。违法所作。通名不善。非违顺者。说为无记。三对果分别。生乐名善。生苦不善。不能生者。说为无记。于此门中。凡夫学人身口意中止作两善。名之为善。能生乐故。止作两恶。齐名不善能生苦故。报生威仪工巧变化。说为无记。不能生故。无学圣人。一切所作。通名无记。不能记得未来果故。故地持中。罗汉所犯名为无记突吉罗罪。罪既无记。善等亦然。四对理分别。理谓空理。顺理名善。违理不善。非违非顺。说为无记。于此门中。凡夫所作善恶无记。悉名不善。取性心起。违空理故。三乘圣人顺理之行。名之为善。三乘圣人随事所作。说为无记。五对实分别。实谓不空如来藏性。于此实性。顺名为善。违名不善。非违非顺说为无记。于此门中。诸佛菩萨真证行德。名之为善。凡夫二乘一切所作。悉名不善。菩萨法中缘修无漏。亦善不善。相顺名善。以性违故。说为不善。余非情法。说为无记(此二门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