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

当前位置: 主页 > 经书 > 诸宗部 >

大乘义章 第十三卷(3)

八胜处义四门分别(释名辨相一论体二就人分别三就处分别四) 第一释名辨相。八胜处者。经中亦名八除入也。为此观行。能息贪欲胜烦恼处。故云胜处

  八胜处义四门分别(释名辨相一论体二就人分别三就处分别四)
  第一释名辨相。八胜处者。经中亦名八除入也。为此观行。能息贪欲胜烦恼处。故云胜处。入者亦是处之别称。除烦恼处故名除入。胜处不同。一门说八。八名是何。一内有色相外观色少。大智论中名外观色若好若丑胜知胜见。二内有色相外观色多。三内无色相外观色少。四内无色相外观色多。五青。六黄。七赤。八白。八中初二是八解中第一解脱。己身名内。于己身分未灭未坏名内有色。于外色中始观一身以为不净。名外观少。何故不多。龙树释言。学观之始畏心难摄不敢多观譬如鹿游未调不可远放。若好丑者。论言。于彼外色之中善果名好。恶果名丑。又外色中生淫之处名之为好。生瞋之处说之为丑。又彼三十六物之中骨相名好。皮肉等相说以为丑。又外色中忘见净想名之为好。还见不净说之为丑。于好于丑不生贪瞋。但观四大因缘和合名胜知胜见。第二内有色相外观多者。内有同前。观心转熟能为广观。周满大地悉见不净。名外观多。次二胜处是八解中第二解脱。于己身分作其死想虫食火烧尽灭之想。名为内无。多少同前。青黄赤白是八解中第三解脱。于外色中除去皮肉作其骨想。后观此骨作其青黄赤白等想。为四胜处。观法云何。欲为青观。先得四禅。次于外色取少青相。还入定中复观彼青。如是往返极令纯熟。名青胜处。黄等亦然。问曰。此四与十一切入中青黄赤白四一切入有何差别。龙树释言。一切入广普缘一切悉为青等。胜处少缘。有斯异耳(此一门竟)次辨体性。于中有三。一就有为无为分别。此观有为。二就有漏无漏分别。毗昙法中一向有漏。成实法中通漏无漏。故彼成实八胜品云。始观有漏。终成无漏。大乘亦尔。三心法分别。毗昙法中是无贪性。贪欲治故。成实法中是智慧性。大乘法中直观事者与毗昙同。兼见空者与成实同(此二门竟)次就人论。毗昙法中或是外道凡夫修起。或是那含罗汉修起。成实释言。佛弟子起。不通外道。佛弟子中内凡修起。以初有漏后无漏故。大乘法中十信已去皆能修起(此三门竟)。次就处论。处中有四。一依禅处。毗昙前四依于初禅二禅修起。后四依于第四禅起。彼成实论八胜品云。依欲界电光及色界定皆得修起。二境界处。三修起处。四成就处。此等具辨。与八解中初三解脱其义相似。八胜如是。
  八行观义两门分别(释名辨相一就位分别二)
  第一释名辨相。八行观者。如地持说。于八境界涉求名行。照察称观。理实通观一切诸法。今此且就一色论之。余类可知。名字是何。一者观色。二观色集。三观色灭。亦名色离。四观色道。五观色味。六观色过。亦名色患。七观色出。八观色第一义。如地持说。八中前七观察色义。所谓观察世谛之义。后一观察色第一义。就前七中。初四正观色之体义。后三观察色之所生。就前四中。初观色者。观色体性苦无常等。此即是其苦谛观也。观色集者。观察色因因业烦恼。此即是其集谛观也。观色灭者。观色尽处数灭无为故名色灭。灭离色相故亦名色离。此即是其灭谛观也。观色道者。观察彼色对治之道。此即是其道谛观也。次三观中观色味者。观色生集。缘色生爱味著境界故名色味。观色过者。观色生苦。所生苦报是过患法故名色过。亦名色患。观色出者。经亦名离。出之与离灭之异称故。彼灭谛四行之中。或有说为尽止妙出。或复说为灭止妙离。故知出离灭之别称。此观色法能生于灭。灭是无法。云何可生。观色得灭。义说为生。与涅槃中涅槃修得不名不生。其义相似。何故不说观色生道。道者是后第一义观。非全不说。第八观色第一义者。观色无我。无我有二。一众生无我色中无人。二法无我色性空寂。八中前七是观方便。后一正观观色既然。受想行等类亦同尔(此一门竟)。次就位论。文无定判。准义推之。□亦可知。毗昙法中。初四方便□等已上渐学观察。苦忍已去正见分明。次三方便斯陀行去渐次观察无学究竟。第八门中人无我观二处通者。成实法中。前七事观。在思慧地。后一理观。□等已上渐学修习。无相已去正见分明。大乘法中实通上下。随相别分。前七方便在于地前。后一正观在于地上。八行观义略辨如是。
  八大人觉义
  八大人觉者。佛是大人。诸佛大人觉知此法为涅槃因。名大人觉。所觉不同。一门说八。八名是何。一是少欲。二是知足。三乐寂静。四勤精进。五守正念。六修禅定。七修智慧。八不戏论。于彼未得五欲法中不广追求。名为少欲。已得法中受取以限。称曰知足。离诸愦闹独处空闲。名乐寂静。于诸善法勤修无间故云精进。守法不失名为正念。住法不乱名曰禅定。起闻思修说为智慧。证离分别名不戏论。一一广辨如遗教经。就此八中。前七方便。后一正证。八大人觉略之云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