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名第三。三门分别。前辨立名。次辨绝名。后辨借名。立名者不真不俗。亦是中道。亦名无所有。亦名正法。亦名无住。此非真非俗无名。今假为立名。此名以无名之所立名。如提罗波夷真不食油强为食油。二谛亦尔。以其真表不真俗表不俗。假言真俗。以其假言。名无得物之功。物无应名之实。净名经云。从无住本立一切法。无住即无本。故云。若能若所。皆以无住为本。大品云。般若犹如大地。出生万物。波若正法无住。此三眼目之异名。若就用中。辨二谛反覆得立名。俗为真立名。世为第一立名。如言由世故第一。真俗亦如是。真应对世。第一对第二。而今真对俗。世对第一。非正相待义。圣人未必以对立名。故经云。法无有彼此。离相待故。次明相待者。真俗当体受名。世与第一。用中褒贬为称也。第二辨绝名。常途相传。世谛不绝名。引成论文。劫初时物未有名。圣人立名字。如瓶衣等物故。世谛不绝名。真谛与佛果三师不同。光宅云。此二皆不绝名。真谛有真如实际之名。佛果有常乐我净之名。但绝粗名不绝细名。庄严云。此二皆绝名。佛果出于二谛外。是故绝名。真谛本来自虚。忘四句绝百非故绝名。开善云。真谛绝名。佛果不绝名。真谛之理绝四句百非。故是绝名。佛果此世谛。所以不绝名。若佛智冥如绝名。今明。一往为论何为不得。然非理实说。今问。若劫初物作名铭者。以真谛无名。假名铭者与真何异。又问。火名为当即火离火。若使此火名即火。呼火即烧口。若使火名离火。何故不得水耶。故知。非即离体有名。若在口中不在火上。是即火绝名。且复从来蛇床虎杖世谛绝名。复问。人是何物。人头手等何意呼人耶。强为立名。岂非皆绝。次难佛果有三家。今先难初家。若使言真谛与佛果但绝粗名不绝细名者。今难。本以绝故妙。若不绝即不妙。难第二家。真谛与佛果俱绝名者。今难。若以名求真不得真者。此名便有文尔无理。真谛有文无理。如私陀言涅槃。佛果有理无文。如犊子存焉。难第三家。佛果不绝真谛绝名。同前二家所见。不具辨也。今明。以四句辨之。一者俱绝。二者俱不绝。三者真绝俗不绝。四者俗绝真不绝。所言二谛俱绝者。二谛皆如。奈得皆不绝。二谛俱不绝者。得是如相名为如来。得是二如相所以皆不绝。又言。如来常依二谛说法。大论云。如瓶衣等法。世界悉檀即有。第一义悉檀即无。真如实际等。于第一义悉檀即有。世界悉檀即无。此名字互有互无。故知。二种俱绝俱不绝。三者真绝俗不绝。此文即多。经云。以世谛法故说。非第一义。四俗绝真不绝。如言生不可说不生亦不可说生不生亦不可说不生非不生亦不可说。四句皆不可说。即是世谛绝名。今更作一种方言。世谛即绝实不绝假。真谛即绝假复绝实。何者众生计有为有。计无为无。此之有无。是断常二见。即是性实。今破有故言不有。破无故言不无。所以明。佛说假有假无为世谛。此假有不名有。此假无不名无。问此假有何物有。明此假有不名实有。假无亦是不名实无。是即此假有假无名为世谛。所以其不名实有实无。故言绝。而此不有。为成假有。不无为成假无。此即是不绝假义。若言二谛俱绝者。真谛绝四句。离百非。世谛亦绝四句离百非。然此义从来所无。唯今家有也。言二谛皆绝四句离百非者。俗不定俗。俗名真俗。真不定真。真名俗真。真俗假俗。俗真假真。假俗即百是不能是。百非不能非。假真亦尔。何者假俗即是是不能是。百是亦不能是。非非不能非。百非亦不非。假真即非是不能是。百是亦不是。是非不能非。百非亦不非。是故皆离四句。绝百非也。虽二谛皆离四句绝百非。然二谛俱绝尔大异。何者俗谛绝即绝实。真谛绝即绝假。俗谛绝实者。是是即是实是。非非即是性非。以俗谛绝实故。是是不能是。百是亦不是。非非不能非。百非不能非也。真谛绝假者。非是是与假是非非与假非。真谛绝性假故。非但是是不能是。非是亦不是。非但非非不能非。是非亦不非。是是与非是。一切不能是。非非与是非。一切不能非。真谛双绝世谛绝实。此即渐舍明二谛皆绝义。俗谛绝实真谛绝假实。第二次就平道明二谛俱绝义。俗不定俗。由真故俗。真不定真。由俗故真。由真故俗。俗是假俗也。由假俗故真。真是假真。既云假俗。即四句皆绝。假俗非俗。假俗非不俗。假俗非亦俗亦不俗。假俗非非俗非不俗。假真亦尔。第三论借名。就借与不借故。是绝不绝耳。若二谛俱绝。即是两种皆借名。二俱不绝。即相与不借。今亦次还辨前三家所说。彼三家同明。世谛有物有名以名召物。即得来故不借名。真谛佛果。解有三家。今先难世谛不绝。若世谛有物即有名者。劫初时便应有名。不须圣人为立名耶。若物本无名。何异真谛本无名后为真立名。问是假借名者后为物立名。何故非借名耶。汝若以名求真。去真远矣。我亦以名求物。去物远矣。又问。今世谛以名求物物得应名者。今且问。以瓶名为在瓶上为在口中。具如先难。若在瓶上何处有名。若在口中瓶即无名。岂非是绝名。此即与真何异。若言真本无名就世谛借者。今世谛中。若有真名可言其借。而今世谛中。无有法名真如绝离可得言借。且复经言。第一义谛有名有实。何时噵无名。经又云。一切诸法。但有假名。但有名无实故言绝。但有名字故谓为借。若有名但假设。何意空就有借名而有不就空借名也。故若言真谛无名就世谛借名。其义不可。今问。若以名求真去真远者。此真名为表真理不耶。若使此名表理。依名得理。何谓真理绝名名即无用。此名既其不得理。此名终此浪说。可谓有理而无文。常途解真谛佛果有三家。光宅二种俱不绝妙名。即不须借。庄严云。二种俱绝。所以须借。若是开善明。佛果是世谛。有名故不须借。真谛无名。所以须借。此三解依前而难之。此不复重出。望前可见。今明。借此假之异名。然此经论所无。大小乘经。不载此说。恐不应借语。而今言借者。只是随他意语耳。今明。借此假之异名。今二谛既有四句。辨绝不绝义。今借与不借。准此可知。若二俱绝。即二谛俱不借。二谛不绝。即二俱借。若一绝一不绝。即一借一不借。若言二谛俱绝而论其借义。明真不可说名。二谛之名。无法可说。二谛俱绝故不明借。今以非真假言真。非俗可言俗。俗待真故说。俗从真借名。真待俗故说。真从俗借名。所以二谛俱不绝。假论借名。然此借名亦是不借。今以真不自真。由俗故说。真不自故。所以须他。故言借。若不借者。明若由真故说真。可得是借。由真故俗。那得是借也。故言此俗亦是不借也。横论借名如此。若竖论。真从不真以借名。俗从不俗以借名。又问言。若从不真借名。只应真名不真。那得名为真。俗亦如是。答今明。真不真一。亦不得借。异亦不得借。因缘假名字故言借。借是待之异名。若不待不真不得说真。由不真故真。由真故不真。真不真因缘假说。故言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