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

当前位置: 主页 > 经书 > 诸宗部 >

大乘法苑义林章 第五卷(8)

第三无记法十因者。若取外法名无记法。唯得有无记之随说因。因体可通三性。因中表故。显果上实无记极成。因通有漏.无漏。唯有为也。果体唯无记。

  第三无记法十因者。若取外法名无记法。唯得有无记之随说因。因体可通三性。因中表故。显果上实无记极成。因通有漏.无漏。唯有为也。果体唯无记。唯有漏有为。言无记即因者。若据内声性是无记。名随说因者。即有无记法即随说因。因体唯无记.唯有漏.唯有为。果通一切。风声等是能诠者。何妨外法有即因耶。言观待者。于中有四句。若所受待所受者。即所待为因。能待为果。果因性等。以因显形待水等。形等为因果故。若能受待能受者。即因果等。性亦同故。以俱受数为观待因。若依此义。外法无此句也。若依待所受有能受者。所受是因。是无记法。即因体唯无记.唯有为.有漏。果性通三性。唯有为非无为。通有.无漏唯心心所法触受数也。若待能受有所受者。因体有为.通有漏.无漏有三性。果性唯无记.唯有漏.有为.唯色法也。若无记之观待因。因体宽果性狭。若无记即观待者。因性狭果即宽也。其牵引.生起二因。唯得有无记法即因。以取外麦等种子假故也。言摄受因者。若无记法之摄受因。唯得有二依。谓作用士用。因通三性。唯有为.有漏。果唯无记.唯有为有漏也。若无记法即摄受因者。因果性同也。其引发因者。唯有无记法即引发因。因果性同。言定异因者。亦只得有无记法即定异。果因体等。言同事因者。若无记法之同事因。因宽果狭。准前可解。若无记法即同事因。因狭果宽。言相违因者。唯得有无记之相违因。因果性同也。若据雪等是外无记。何妨亦有无记法即相违因。因果体等也。言不相违因者。若无记之不相违因。因体通一切。果唯极狭。若无记即相违因。因果性等。第四废立者。问何故十因耶。答略有六别
  五果义
  略以十门分别。一出体。二释名。三废立。四十因二因得。五四缘得。六十五依处得。七三乘因果具几。八有为无为有漏无漏等分别。九见所断等分别。十问答分别
  三废立者。果是成办义。要有法是。无法非也。因之所克有二种果。一无为果。二有为果。无为果名离系果。有为果名增上果。无为无多差别故。更不分别。有为有差别故。复应建立。有因与威势不障碍而得者。但得增上之名。有因胜取与而得者。于中有因总假者之所得。有因别法之所得。总假者之所得名士用果。余别法所得亦得士用果者。以别从总相似为名。于中依总立。别法之所得。复有二类。一者同性。二者异性。异性者名异熟果。同性者名等流果。无为果要断随眠之所得胜故。余非择果.六行所得等但增上果。若非胜招致者但名增上。胜者名士用等。是故五果不增不减。又显因类众多可分十种。果众难克合立五果。此依圣教。无说增上及士用果通无为处。故作此释。又解。因之所得不过有法。谓有为无为。无为无多差别。唯有一性。故立一果名离系果。诸有为法有多差别三性不同。其同性所得名等流果。异性所得名异熟果同性得中。然据胜力所牵之果名等流果。故同品与同品.胜品二俱为因。非为劣因。异性之中因体殊胜。果相显现名为异熟。故无记性望善恶法。善恶法中。自互相望皆非此果。因体非胜。果非显现。非有异相令可知故不立为果。是总果收。然唯识第二卷。言习气有二。一等流。二异熟。总摄一切有漏尽故。显无为无别有为有别。立一.二果。然上所说即是无为.有为别果。此二各有近力.远力.胜力.劣力.亲力.疎力.资助力.不障力。有无为中。若为近.胜.亲.资助力之所得者。立为士用果。若为远.劣.疎.不障力之所得者。名增上果。此二即是有为无为二法共果。皆依别法得士用名。此果即通四法为体。俱生.无间.隔越.不生。俱生果者。即同时法故。成唯识第二卷云。种子生现.如俱有因得士用果。或第七云。一切法有得士用果。无间果者。次后生法。故成唯识第七卷云。一切种者得士用果。等流果中名士用故。第八卷云。引发等因得士用果。隔越果者。假者春种秋获果故。诸论俱说此为士用。或异熟果亦是隔越。唯识七云。于异熟果立士用故。又第八云。牵引.生起得士用果。不生果者。谓真见依处所得士用。故唯识云。摄受因得士用果。虽士用作用二种依处是此因收。既引发等当得士用。岂遮真见得士用耶。故知别法亦有士用。士用之果亦通四种。由此五果不增不减。六十五卷说五果义少好。与余不同应捡之
  法处色义林
  总以五门分别。一开合废立。二辨体性。三释名字。四分别假实。五影质有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