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

当前位置: 主页 > 经书 > 诸宗部 >

华严关脉义记

华严关脉义记 无碍势。四问答取文势 第一展转无尽者。复有二门。一为多。二类结来本。初者展最清净法界。为理智两门。即分菩提涅槃之异也。又理开体用。智分因果。即题中大方广
华严关脉义记
  无碍势。四问答取文势
  第一展转无尽者。复有二门。一为多。二类结来本。初者展最清净法界。为理智两门。即分菩提涅槃之异也。又理开体用。智分因果。即题中大方广佛华严是也。总以前后连合巧成诠表。即题中经之字是也。然即该括始终。撮其机要。为七字。以统收一部文义。为题目也。又展此题目为第一会。于中初明十海等是理。即大方广也。十智等是智。即华严也。广说莲华藏世界海等。即十智所成之果也。略辨威光童子等修行。即依果所起之圆用也。总辨理智因果不同。所以展成一会也。即所信之果会也。展此一会为后七会。于前因中。别开修行愿等及会修行并会别行等不同。所以展为七会也。即能证之因会也。以一一会皆有所信果。是故通前有八会也。以十住等行皆托境而生非自起故。又行融因满必证入法界。是故有通后九会也。言别开住等及会修行不同者。即初说第二会。终尽第六会。通辨住等诸位。即明因行造修历位差别也。第七第八别两行融摄无二为一。普贤无障碍行也。此等行因必入法界方乃究竟。所以一部经中广明斯法。升降不同。总有九个会也。又于所证之中。自分为五十五会。即初从觉城终至普门会等是也。以证契于事深法界德差别故。是故通前本会。总有六十四会也。即此寄人明法显别教。依人异余教故。又展一一知识会为无尽重重会。以一切融无碍故。如仙人执手。令善财见不可说不可说佛刹一一佛刹有微尘数等诸佛会是也。亦即下文。向普门国。见三千大千世界微尘等诸善知识会。此等即为无尽重重会也。广如经辨谁知之。既于一知识所。有如是重重会。余亦谁亦。又展如是等不可说不可说无尽重重会。遍诸异类同类世界及微尘毛道一切世界海等。主伴重重总过本末重重无尽等会。故有无尽重重(满十)会也。准经结通等文思之。第二类结来本者。今案此下文势及诸传记。略而言之。有其五本。一总结前六十四会以下本。以五千五会等皆是第九会摄故。有十万偈三十九品也。二总结前无尽重重会以为中本。以一一各尽同类异类等世界及尽一一世界等十方法界各尽同类世界微尘中刹一一重重(满十)及尽主伴重重(满十)故。有四十九万八千八百偈一千四百也。三又结前不可说不可说无尽重重会以为上本。以一一各尽一切同类异类世界等一切世界各尽一切同类异类世界等一切十方各尽一切同类异类世界等微尘中刹各尽一切同类异类世界尽重重(满十)及一切主伴等及尘中刹重重(满十)各尽同类异类世界中重重(满十)本门内一切重重(满十)及本门中重量(满十)故。有十三千大千世界微尘数偈四天下微尘数品也。四又结尽一切一切重重(满十)世界海等尽一切一切(满十)重重(满十)法界尽一切一切(满十)重重(满十)十方尽一切一切(满十)重重(满十)世界微尘等刹尽一切一切(满十)同类异类等世界尽一切一切(满十)微尘毛道尽一切一切重大门等重重(满十)及本门等主伴一一(满十)一切转一切转说故。以为喻一切转一切转说本也。故下文云。以大海量等墨须弥山聚笔。书写此经一一品乃至一一句中义味。犹不能尽。又六十二云。此普眼法门一一品中一一门一一法一一义等句不得少分。何况能尽。广如经说。此不可定其偈数及品目多少也。一品一门等既尔。余品余门及主伴等既尔。一切门及主伴等亦然。一切品一切门及一切主伴等既尔。余一切一切(满十)重重(满十)品一切一切(满十)重重(满十)门及一切一切(满十)重重(满十)主伴然。既一一(满十)重重(满十)品品一切一切(满十)门一切一切(满十)重重(满十)主伴等既尔。一一文句味重重(满十)及主伴等亦然。一一文句味及主伴等重重(满十)既尔。即所依之刹等重重(满十)及主伴等重重(满十)既尔。即刹中尘内刹等重重(满十)亦然。此即不可知其分齐。非言说笔墨之所能显也。此即是尽无尽无尽(满十)十方法界微尘毛道一一重重(满十)及一切一切(满十)重重(满十)等本也。准经文知之。此即第五现说者本也。如是展转一切互现重重(满十)无尽无尽(满十)等。准经知之。故经云。事说劫犹可尽说。不可说不可尽。又云。若欲具足演说一切法。于阿僧祇劫不可尽等。思之。是即十佛所说圆融之本也。然此等尽无尽之极说者。从清净法界流。即无差别之差别也。故论云。无不从此法身流等。思之。上来具据一势。就事结集及事显说者有如是本。更有余多势及余多本等。不显其分齐。偈数品类者。准此知之。广如经说
  第二卷摄于无势者。复有三门。一摄广就略。二摄末归本。三以义圆收。第一摄广就略有者。即总卷现说者说以为一切无尽重重(满十)之极说也。以于现说之者说等。假以显示。知余不可说不可说非笔墨等所能说之。如经云。我之所演畅。如海一微滴等。又卷无尽重重(满十)圆融无极之说。以为喻说本。以一一文句。复皆结通重重(满十)无尽无尽(满十)一切一切(满十)说故也。又卷喻说本。以为上本。以文句皆结通尽一切同类异类重重(满十)世界及重重(满十)等主伴眷属一切重重(满十)无尽无尽故。又卷上本为中本。以会会品品文文句句。复皆通遍周法界及一切世界尘道毛端等一切一切(满十)重重(满十)等。普该收故。又卷中本。以为下本。以普结通尽会实等一一重重(满十)故。又卷下本为其一会。然随其一会。皆悉重重(满十)具一切一切(满十)无尽无尽(满十)重重(满十)等故。所言具者。一一会中皆说十数表无尽也。又总卷一会。为人法两门。即前法分。后人会是也。又卷为心境圆证。后人会中。初从文殊会至后普贤会是也。又卷以为七字。即题中能证所证理。皆因果悉具足故。如前辨。又卷为三字。亦是以融人等。从彼法故。又卷三为二字。亦是以摄归体故。卷二为。亦是以摄证理从故。卷一非一。亦是以性合万德。无事不无尽故。第二以义圆收者。今取文势义言。通明一切会等。总有四字。亦文义具足。何者为四。一教。谓文虽浩汗。唯一教字所收。即题中经字是也。二义。义门无量。俱一缘起义所摄。即题中方广是也。三成。谓解行因果德用等。虽各缘起不同。据其即成立。唯一成字所摄。即题中佛华严是也。四处。谓一切一切(满十)重重(满十)无尽无尽(满十)同类异类等重重(满十)会处唯一处。唯一处字所同。即会所依一切一切(满十)重重(满十)会处是也。总卷而言。然义唯一性。教唯一文。成唯一念。处唯一尘。何以故。一即一切故。一切即一故。经云。知一即多多即一。义味清净悉具足等。又云。一中解无量。无量中解一等故。统法师云。一言无不略尽。殊说更无异盈。此之谓也。第三摄末归本者。今案前题目。然则大之一字是一部通名。所证果海。方广二字是果海德能。通明一部缘起作用。佛之一字能证之智。通明一说之人。华严二字能严之因。通明一部修行圆契。又摄用归体唯理也。摄因归果唯佛也。又以法成人。人无性则真性也。性无自性即非性也。总以缝缀连合诠表此义为教教即非教也。何以故。文字性离即解脱故。果海离言不可说故。是即差别之无差别也。论云。无不还证此法身。斯之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