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

当前位置: 主页 > 经书 > 诸宗部 >

金师子章云间类解

金师子章云间类解 晋水沙门净源述 法非喻不显。喻非法不生。是故至人。见一真之性匪殊也。故用金师子以况之。见群生之器匪齐也。故用诸法章以导之。富哉。非吾祖贤首垂一乘之文
金师子章云间类解
  晋水沙门净源述
  法非喻不显。喻非法不生。是故至人。见一真之性匪殊也。故用金师子以况之。见群生之器匪齐也。故用诸法章以导之。富哉。非吾祖贤首垂一乘之文。廓十方之奥。则何以流慈训世。随机有授。非天册圣帝卑万乘之心。尊三宝之教。则奚能因喻了法。由法达性者乎。然而斯文。禅丛讲席莫不崇尚。故其注解。现行于世者殆及四家。清源止观禅师注之于前。昭信法灯大士解之于后。近世有同号华藏者。四衢昭昱法师。五台承迁尊者皆有述焉。历观其辞。或文烦而义阙。或句长而教非。遂使修心讲说二途。方兴传习之志。反陷取舍之情。源不佞。每念雅诰尝疚于怀。既而探讨晋经二玄。推穷唐经两疏。文之烦者删之。义之阙者补之。句之长者剪之。教之非者正之。其间法语奥辞。与祖师章旨炳然符契者。各从义类以解之。于时绝笔于云间善住阁。故命题曰云间类解焉。元丰三年岁次庚申四月八日序
  华严金师子章 华严标所宗经。金师子章正立其名。举喻显法。序文备矣
  京大荐福寺沙门法藏述 京即长安汉高祖所都也。大荐福寺。唐中宗所建也。沙门。乃释子生善灭恶之称。次二字名讳也。出家传道翻宣茂德。具如圣宋高僧传。并唐阎少监碑铭。若夫判五章教道。则陇西美之。于释论集六重观门。而河东推之于塔铭耳。抑又遵此章旨而为规式。则杂华圆觉二疏载之详矣。述者乐记云。明也。郑玄曰。训其义也
  初明缘起 夫至圣垂教以因缘为宗。缘有内外之殊。世出世之异故。标第一明诸缘起也
  二辨色空 前明缘起莫逾色空。幻色俗谛。真空真谛。二谛无碍唯一中道。故次辨色空也
  三约三性 空宗。俗谛明有。即遍计依他也。真谛明空。即圆成实性也。故次第三约三性也
  四显无相 遍计。情有理无。依他。相有性无。圆成。理有情无。性有相无。故次第四显无相也
  五说无生 前之四门。真俗有无皆成对待。今此一门。唯辨妙性本无增减。故第五说无生
  六论五教 夫妙性无生。超群数而绝朕。然机缘有感。逐根性以类分。故次第六论五教也
  七勒十玄 以义分教。教类有五。前四小大始终渐顿皆偏。今示圆融。故次第七勒十玄也
  八括六相 云华十玄根于观门。刚藏六相源乎大经。经观融通相玄交彻。故第八括六相
  九成菩提 六相遒文。一经奥旨。非情识所窥。唯智眼所睹。将游萨婆若海。故第九成菩提
  十入涅槃 菩提智果。觉法乐也。涅槃断果。寂静乐也。照而常寂。心安如海。故第十入涅槃
  明缘起第一
  谓金无自性随工巧匠缘 金喻真如不守自性。匠况生灭随顺妄缘
  遂有师子相起 喻真妄和合。成阿赖耶识。此识有二义。一者觉义。为净缘起。二者不觉义。作染缘起
  起但是缘故名缘起 经云。诸法从缘起。无缘即不起。即理事无碍门。同一缘起也。上句示缘。中句辨起。下句总结。然释此初章。非独摭起信申义。亦乃采下文为准
  辨色空第二
  谓师子相虚唯是真金 幻色之相既虚。真空之性唯实(诸本无虚字唯五台注本有之)
  师子不有金体不无 色相从缘而非有。拣凡夫实色也。空性不变而非无。拣外道断空也
  故名色空 色蕴既尔。诸法例然。大品云。诸法若不空。即无道无果。上句双标色空。次句双释。下句双结
  又复空无自相。约色以明 空是真空。不碍于色。则观空万行沸腾也
  不碍幻有。名为色空 色是幻色不碍于空。则涉有一道清净也。总而辨之。先约性相不变随缘。以拣断实。后约不住生死涅槃。以明悲智
  约三性第三
  师子情有。名为遍计 谓妄情。于我及一切法。周遍计度。一一执为实有。如痴孩。镜中见人面像。执为有命质碍肉骨等。故云情有也
  师子似有。名曰依他 此所执法。依他众缘相应而起。都无自性。唯是虚相。如镜中影。故云似有也
  金性不变。故号圆成 本觉真心始觉显现。圆满成就真实常住。如镜之明故云不变。有本作不改。亦通上文依空宗申义。盖蹑前起后也。此章引性宗消文。亦以喻释喻也。若依教义。章明三性各有二义。遍计所执性有二义。一情有。二理无。依他起性有二义。一似有。二无性。圆成实性有二义。一不变。二随缘。今文各显初一。皆隐第二。仰推祖意单复抗行。义有在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