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

当前位置: 主页 > 经书 > 诸宗部 >

法界图记丛髓录 第二卷(8)

古记云。藏疏云。论主作四门解释(云云)。此四门名虽是疏主自作。然彼论中本具其义。故云论主作四门也。问此四门者皆一乘耶。或三乘耶。答一云。四

  古记云。藏疏云。论主作四门解释(云云)。此四门名虽是疏主自作。然彼论中本具其义。故云论主作四门也。问此四门者皆一乘耶。或三乘耶。答一云。四门皆是一乘。何者。初门则通教及义。乃至通因及果。混通无碍(云云)。如是约十种普法名。第二门则无别之别。第三门则别而无别。第四门则总别无碍故。一云。初后二门同前释也。第二则依根本入开九入末。同于三乘依一心本流成六道。第三则会九入末归根本入。亦同三乘会六道差别归平等一心之义。故此二门并三乘也。一云。初一一乘。次二三乘。亦同前释。第四门则虽明六相。六相教兴意云。破定执见以现缘起。既云破执而后现德故。是修相门之圆融义。故对初门总释现本之一乘故云三乘也。一云。论主于前三门不明六相。至第四门论六相故。约此论文相现着。则前三三乘。后一一乘也。然第四门明六相时。将前三门本末论故。约第四门看。则前之三门皆亦一乘也。问此第四本末无碍其义云何。答一云。第八会疏云。本会舒为末会。末会卷为本会故。今此亦尔。开根本总成九入末会。九入末成根本总也。一云。一乘中无定本末故。举一为主。余则为伴。是以于十入中随举为本。余则为末也。一云。本则自恒本。末亦自恒末而无碍也。谓一向根本入名为总。非以余九入名为总。一向余九入名为别。非以根本入名为别也。问若尔何成本末无碍耶。答依总开别时。若破根本总而成九入末。则别碍于总也。会别成总时亦若尔。则总碍于别也。然而总不动而成别。别不动而成总故。本则恒本。末则恒末。而能成无碍也。问六相章云。椽即是舍。故名总相。舍即是椽故名别相(已上)。依此文。则可许本还为末。末还为本耶。答一乘之中若不成。则已成则离始终故。虽云椽即是舍。既是舍时离始终故。非是先有别椽后成舍也。是故不云本还为末末还为本也。问椽是别缘。既云椽即是舍。故亦有摄入等别为总之义故。亦可云末还为本之义。何不然耶。答若摄入等为总之义即是根本入故。但以总名为总。不以别名为总也。是以摄入等若为总。则但云根本入也
  古记云。根本入大虚之中有八难也。若得知此八难。则虽不见其本疏。可谓得知地论之妙旨。若不知此八难。则虽得一十二十家疏。不可谓知地论之旨也。谓一此大虚中虽无总别之相。而有可分总别之义。此难见也。谓于上五重总别。约初三重见也。二此大虚中虽无诸教行位。而有可分诸教行位。亦难见也。于所流三乘九入处见也。三此大虚中虽无常无常。而有常智断障无常智断障。亦难见也。约复有善根等文见也。若约品会者。是差别平等二周因果修生本有之二智也。四此大虚中有常无常智。合成一无流智。亦难见也。谓初会四十类法体及法界会神众则有为也。普贤文殊等同生众则无为也。此有为无为合成法身。毗卢遮那自体智也。五此大虚中有生灭不生灭。合成法体。亦难见也。是无住别教门中无浅深三观之生灭。证分中无生佛法之不生灭也。六此大虚中不动根本无明即是满足法体。亦难见也。于终教根本枝末等无明以普字印。印定而见也。七此大虚中于佛尽入发心。于摄入位成佛。亦难见也。约是诸入为挍量。智义差别等文见也。八此大虚中无地狱位发心之人。然有地狱中发心成佛。亦难见也。依此言说解释应知之文见也
  诸法各异至诸地功德。法记云。诸法各异住自如故一如多如如如相不可得者。约五十四角故。云如如而不可分。此是第一角如。此是第二角如等故。云相不可得。约一角时即约五十四角故。云如如。约第二角亦如是也。至此竟答前问。上云。因果不同而一家实德性在中道。未知所由之义
  大记云。是故经云。问云何深信佛法。答一切诸法唯佛所知。非我境界等者。引胜鬘经证上自谦也。谓前云。此义其实难解。虽然依天亲论主。乃至随分可解云者。意云。唯佛所知。非我自分所解。然依教理随分现此义也。是故引经中仰推之智而为证也。彼经云。成就甚深法智为第一人。成就随顺法智为第二人。仰推如来非我境界为第三人。解云。初则证智。次则三贤。后则十信也
  法记云。七处八会及品类不同而唯在地品。所以者何。以是根本得法尽故者。如悉昙章。一切诸字初章为本。如是世出世间一切诸法十地为本。故云摄法尽也
  古记云。一乘十地如何见耶。答浮石山四十日会和尚云。一乘十地横也竖也。相元智通等以谓已得和尚之意。及其会终各呈所领。和尚曰。并不得也。一乘十地者。依寂灭道场始成正觉佛心而见也。后林德释云。初会十地者。如生盲人见色而见也。光明觉品以去十地者。如生聋人闻声而见也。谓依初会本起后光明觉品十地。修生十地。佛果十地本有十地。离世间十地入法界十地也。问一乘无尽十地如何见耶。答三乘中依三千界法明也。一乘随门中亦依界法明也。自别教中依于种法明也。三乘十地者。初地依百叶莲花明也。谓仲密证遍满真他受用身之所依也。亦是应身也。其百叶中全统一叶则净土之化也。又一一叶中各有百亿释迦。则秽土之化也。二地则依千叶莲花明也。准前可知。乃至第十地则依无数叶莲花明也。亦准前知此。三乘中莲花者。十地菩萨之所依住也。一乘莲花则是十地体也。一乘随门中依界法辨者。同于三乘。但以六相成故别耳。言依种辨者。初会中合有五十六重十地。谓教分之一重证分之五十五重也。言教分一重者。世界海中有十不可说佛刹尘数之香水海。最中央海出大莲花。此莲花上有世界种。此一种中有二十重世界。此二十重即是十地。十地各有自分胜进。故有二十重也。如此一种既有十地。余一一种皆有十地。故有十不可说世界尘数十地。故云无尽十地也。此则一重耳。若进见者。即有重重无尽十地。可思。言证分十地者。约五海十智见也。谓以海入智故有五十海。则五重十地。以智入海故有五百智。则五十重十地。是故证分中合有五十五重十地也。是约一行门也。若进见者。即有重重无尽十地。可思。问三乘以欢喜离垢等为十地。一乘中何以名耶。答同教随门中与三乘同。若别教中世界名海名智名等皆十地名也。圆教门中欢喜等名世界等名皆十地名。谓三乘中唯有名耳。无实法体。圆教之中以具法体为十地也。又三乘初教十地者竖位也。谓从十信十住渐至佛果故也。熟教十地者横位也。谓于一如来藏体中之所分立故也。一乘中具横竖也。谓横包虚空法界。竖贯九世十世故也。十信十住等皆从十地而起也。故藏师云。十地者前摄地前上摄佛果也。会会本分皆云有海。是知皆以十地为根本也。和尚之意应知尔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