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

当前位置: 主页 > 经书 > 诸宗部 >

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 第三卷(3)

生死不断绝 贪欲嗜味故 养怨入丘冢 广受诸辛苦 身臭如死尸 九孔流不净 如厕虫乐粪 愚贪身无异 智者应观身 不贪染世间 无累无所欲 是名真涅槃 如诸佛所

  生死不断绝  贪欲嗜味故
  养怨入丘冢  广受诸辛苦
  身臭如死尸  九孔流不净
  如厕虫乐粪  愚贪身无异
  智者应观身  不贪染世间
  无累无所欲  是名真涅槃
  如诸佛所说  一心一意行
  数息在禅定  是名行头陀
  如是等种种因缘。知五欲过罪。心不亲近。如离怨贼以远离故。心无热恼。欲想不生。此为修禅之要。诃五欲相。如摩诃衍广说。第三弃五盖者。一者贪欲盖。二嗔恚盖。三睡眠盖。四掉悔盖。五疑盖。第一弃贪欲者。前说外五尘中生欲。今约内意根生欲。所谓行者端坐修禅。心生欲觉。念念相续。覆盖善心。令不生长。觉已应弃。所以者何。如术婆伽。欲心内发。尚能烧身。况复心生欲火而不烧诸善法。复次贪欲之人去道甚远。所以者何。欲为种种。恼乱住处。若心着欲。无由近道。如除盖偈说
  入道惭愧人  持钵福众生
  云何纵尘欲  沉没于五情
  已舍于五欲  弃之而不顾
  如何还欲得  如愚自食吐
  诸欲求时苦  得时多怖畏
  失时怀悲恼  一切无乐处
  诸欲患如是  已诃能舍之
  得福禅定乐  则不为所欺
  如是等种种因缘。诃贪欲盖。如摩诃衍中诃欲偈说。第二弃嗔恚盖者。嗔是生诸不善法之根本。坠诸恶道之因缘。法乐之怨家。善心之大贼。种种恶口之府藏。复次行者于坐时思惟。此人恼我及恼我亲。赞叹我怨。思惟过去未来。亦如是。是为九恼。恼故生嗔。嗔故生恨。恨故生怨。怨故欲加报恼。彼嗔恨怨恼觉观覆心。故名为盖。当急弃之。无令增长。如释提婆那以偈问佛
  何物杀安隐  何物杀无忧
  何物毒之根  吞灭一切善
  佛以答言
  杀嗔则安隐  杀嗔则无忧
  嗔为毒之根  嗔灭一切善
  如是知已。当修慈忍。以除灭之。令心清净。如摩诃衍中佛教弟子诃嗔偈。是中应广说。第三诃睡眠盖者。内心惛暗。名为睡。放恣支节。委卧垂熟。名为眠。复次意识惛冥。名为唾五情闇蔽惛熟名为眠。以是因缘。名为睡眠盖。阿毗昙中说为增心数法。能破今世三事。谓乐利乐福德。又能破今世后世实乐。如此恶法。最为不善。何以故。余盖情觉可除。眠如死人。无所觉识。以不觉故。难可除灭。如有菩萨教睡眠弟子言
  汝起勿抱死尸卧  种种不净假名人
  如得重病箭入体  诸苦痛集安可眠
  如人被缚将去杀  灾害垂至安可眠
  结贼未灭害未除  如共毒蛇同室居
  亦如临阵白刃间  尔时云何而可眠
  眠为大暗无所见  日日欺诳夺人明
  以眠覆心无所见  如是大失安可眠
  如是等种种诃眠盖。警觉无常。灭损睡眠。令无惛覆。若睡眠心。重当用禅镇禅杖等却之也。第四弃掉悔者。掉有三种。一身二口三心。身掉者。身好游走。诸杂戏谑。坐不暂安。口掉者好喜吟咏。诤竞是非。无益谈论。及世俗言话等。心掉者。心情放荡纵意攀缘。思惟文艺世间才技。诸恶觉观等。名为心掉。掉之为法。破出家心。如人摄心。犹不得定。何况掉散。掉散之人。如无钩醉象穴鼻骆驼不可禁制如偈说
  汝已剃头着染衣  执持瓦钵行乞食
  云何乐着戏掉法  放逸纵情失法利
  既无法利。又失世乐。觉其过已。当急弃之。悔者若掉。无悔则不成盖。何以故。掉时未在缘中故。后欲入定时。大悔前所作。忧恼覆心故名为盖。复次悔有二种。一者因掉后生悔。如前说。二者如大重罪人。常怀怖畏。悔箭入心。坚不可拔。如偈说
  不应作而作  应作而不作
  烦恼火所烧  后世堕恶道
  若人罪能悔  悔已莫复忧
  如是心安乐  不应常念着
  若有二种悔  若应作不作
  不应作而作  是则愚人相
  不以心悔故  不作而能作
  诸恶事已作  不能令不作
  如是种种因缘。诃掉悔盖。心神清净。无有覆盖。常在善心。则寂然安乐。以是因缘。心得法喜。第五弃疑盖者。以疑覆故。于诸法中不得定心。定心无故。于佛法中空无所获。譬如人入宝山。若无有手无所能取。复次通疑甚多。未必障定。今正障定疑者。谓三种疑。一者疑自。二者疑师。三者疑法。疑自者。若人作是念。我诸根暗钝。罪垢深重。非其器乎。作此自疑定法终不发也。欲去之者。无得自轻以宿世善根难测故。二疑师者。彼人威仪相貌。如是自尚无道。何能教我。作是疑慢。即为障定。欲除之法。如摩诃衍中说。如臭皮囊中金。以贪金故不可弃臭皮囊。行者亦尔。师虽不清净。亦应生佛想。此事如摩诃衍中。释萨陀波沦。求善知识具明。是中应广说。三疑法者。世人多执本心。于所受之法。不能即信。故不敬心受行若心生犹豫。即法不染神。何以故。如诃疑偈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