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

当前位置: 主页 > 经书 > 诸宗部 >

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 第六卷(3)

欲是汝初军 忧愁为第二 饥渴为第三 触爱为第四 睡眠第五军 怖畏为第六 疑悔为第七 嗔恚为第八 利养虚称九 自高蔑人十 如是等军众 厌没出家人 我以禅智

  欲是汝初军  忧愁为第二
  饥渴为第三  触爱为第四
  睡眠第五军  怖畏为第六
  疑悔为第七  嗔恚为第八
  利养虚称九  自高蔑人十
  如是等军众  厌没出家人
  我以禅智力  破汝此诸军
  得成佛道已  度脱一切人
  二阴界入魔。为五阴十二入十八界。一切名色系缚众生。阴覆行者清净善根功德智慧。不得增长故名为魔。所谓欲界阴入。乃至色无色界阴入亦如是。行者若心不了受着。悉名为魔。若能不受不着。观如虚空。不为覆障。即破魔业。三死魔者。一切生死业报。轮转不息。皆名为魔。复次若行人欲发心修道。便得病命终。或为他害不得修道。即为废。今修习圣道。比至后世。因缘转异。忘失本心。皆名魔事复次行者。当修道时。虑死不活。便爱着其身。而不修道。亦是死魔所摄。四天子魔者。即是波旬。此魔是佛法怨仇。常恐行人出离其界故。令诸鬼神眷属。作种种恼乱。破坏行者善根。是为他化自在天子魔。第二明四魔发相者。若烦恼魔。如前不善根性中三毒等分烦恼中广说。若阴入界魔发相。如前不善及善根性中发种种色心境界说。若死魔发相。如前病患法中广说。所以者何。病为死因。若鬼神魔者。今当分别说。鬼神魔有三种。一者精媚。二者埠惕鬼。三者魔罗。精媚者。十二时兽变化。作种种形色。或作少男少女老宿之形。及可畏身相等非一。以恼行人。各当其时而来。善须别识。若多卯时来者。必是狐兔貉等。说其名字精媚即散。余十一时形相。类此可知。二埠惕鬼者。亦作种种。恼乱行人。或如虫。缘人头面。钻刺慑慑。或击攊人两掖下。或乍抱持于人。或复言说音声喧闹。及作诸兽之形。异相非一。来恼行人者。应即觉知。一心闭眼。阴而骂之作是言。我今识汝。汝是此阎浮提中食火嗅香偷腊吉支。邪见喜破戒种。我今持戒终不畏汝。若出家人。应诵戒序。若在家人。应诵三归五戒菩萨十重四十八轻戒等。鬼便却行匍匐而去。如是作种种留难相貌。及除却之法。并如禅经中广说。三魔罗恼乱者。是魔多作三种相。来破行人。一作违情事。即是作可畏五尘。二作顺情事。即是作可爱五尘令人心着。三作非违非顺事。即是作平品五尘动乱行者。是故魔名杀者。复名华箭。亦并名五箭。射五情故。一情中有三种境。对情而恼行者。五情合有十五种境。色中三者。一顺情色。或作父母兄弟诸佛形像端正男女可爱之境令人心着。二色中违者。或作虎狼师子罗刹之形种种可畏像。来怖行者。三色中非违非顺者。但作平品之形色。亦不令人生爱。亦不令人生怖。皆能动乱人心。令失禅定。故名为魔。余诸情中。亦当如是分别。但约尘相有异。行者若不别诸邪伪。则为所坏。狂乱。作罪。裸形无耻。起种种过。破他善事。毁损三宝。非可具说。或时得病致死。必须慎之善加觉识。问曰。何故不约法尘。对意根中论三种魔事。答曰。从多为论。一切魔事。多从五情中入故。但说五情。细而论检。意根中亦不无三种恼乱之事。类而可知。复次诸大乘经中。辨种种六尘中幻伪。对意根魔事起相。是中广说。故大品经云。如是等魔事魔罪。不说不教。当知即是菩萨恶知识。三明破魔法者。当用三法除却魔罪。一者了知所见闻觉知皆无所有。不受不着。亦不忧戚。亦不分别。彼即不现。二者但反观能见闻觉知之心。不见生处。何所恼乱。如是观时。不受不分别。便自谢灭。三者若作此观。不即去者。但当正念。勿生惧想。不着躯命。正心不动知魔界如即是佛界如。魔界如佛界如一如无二如。于魔界无所舍。于佛界无所取。即佛法现前。魔自退散。既不见去来。亦不忧喜。尔时岂为魔所恼。复次亦未曾见有人坐中。见魔作虎来剩食此人。骨肉狼藉。正是怖人。令心惊畏耳。都无实事。当知虚诳。如是知已。心不惊怖。复作是念。设令是实。我今身命为道故死。何足可惧。今我此身随汝分别。心如金刚。不可回转。如是或一月二月。乃至经年不去。亦当端心正念坚固莫怀忧惧。当诵大乘方等诸治魔咒。默念诵之。存心三宝。若出禅定。亦当诵咒自防忏悔惭悚。及诵波罗提木叉戒。邪不干正。久久自灭。事理除魔。其法众多。非可备说。行者善须识之。方便除灭故。初心行人。欲学坐时。必须亲近善知识者。为有如此等难。是魔入人心时。能令行人证诸禅定三昧智慧神通陀罗尼。何况不能作此小小境界。若欲知之。诸大乘经。及九十六种道经中。亦少分分别。今略说此。为令行者深知此意。则不妄受诸境。取要言之。若欲遣邪归正。当观诸法实相。是故摩诃衍论云。除诸法实相。其余一切皆是魔事。故偈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