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清百录 第一卷 国清百录序 隋沙门灌顶撰 先师以陈太建七年岁次乙未。初隐天台。所止之峰旧名佛陇。询访土人云。游其山者多见佛像。故相传因而成称。至太建十年岁在戊戌。降陈宣帝敕名修禅寺。吏部尚书毛喜题篆牓送安寺门。到太隋开皇十八年其岁戊午。太尉晋王于山下。为先师创寺。因山为称是曰天台。王登尊极。以大业元年龙集乙丑。敕江阳名僧云。昔为智者创寺。权因山称。今须立名。经论之内有何胜目。可各述所怀。朕自详择。诸僧表两名。一云禅门。一云五净居。其表未奏。而僧使智璪启国清之瑞。敕云此是我先师之灵瑞。即用即用。敕取江都宫大牙殿牓。填以雌黄。书以大篆。遣兼内史通事舍人卢政力送安寺门。国清之称从而为始。先师神光而生。结跏而灭。处证妙法。出作帝师。备是渚宫法论会稽智果国清灌顶等三传所载。又沙门智寂。编集先师遣迎信命。搜访未周而智寂身故。笔墨之功与气俱弃。余览其草本。续更撰次诸经方法等。合得一百条。呼为国清百录。贻示后昆。知盛德之在兹 国清百录序 丹丘沙门有严述 夫事无鸿纤。但有补于见闻。使人警寤而趋善道者。则不可以不录而贻诸后也。昔我祖智者禅师。本灵山圣众之一人也。陈隋朝出现世间。代佛宣秘为人天眼目。六十余州直指人心。具佛知见加修圆行。则妙果不远。复其所谈教法外余事委积。章安尊者撮其可录者凡一百条。以国清为目。天圣年中。伏蒙圣朝编入大藏。既缄以函帙。故世人罕得而见之。禅师自开皇十七年丁巳入灭。至绍圣四年足五百岁。明年春四明陈宗逸。始谋镂版印行果。冠冕法俗因得以读之。有以知禅师释部中豪杰之士也。虽不得而见其面。读其文亦得以见其心。见心愈于见面也。奉命序述。以冠首云 国清百录 第一卷 隋沙门灌顶纂 立制法第一(并序) 夫新衣无孔不可补之以缕。宿植淳善不可加之以罚。吾初在浮度中处金陵。前入天台诸来法徒各集。道业尚不须软语劝进。况立制肃之后。入天台观乎晚学。如新猿马。若不控锁。日甚月增。为成就故。失二治一。蒲鞭示耻非吾苦之。今训诸学者。略示十条。后若妨起应须增损。众共裁之 第一夫根性不同。或独行得道。或依众解脱。若依众者当修三行。一依堂坐禅。二别场忏悔。三知僧事。此三行人。三衣六物道具具足。随有一行则可容受。若衣物有缺。都无一行则不同止 第二依堂之僧。本以四时坐禅六时礼佛。此为恒务。禅礼十时一不可缺。其别行僧行法竟。三日外即应依众十时。若礼佛不及一时罚三礼对众忏。若全失一时。罚十礼对众忏。若全失六时罚一次维那。四时坐禅亦如是。除疾碍。先白知事则不罚 第三六时礼佛。大僧应被入众衣。衣无鳞陇若缦衣悉不得。三下钟早集敷坐执香罏互跪。未唱诵不得诵。未随意不散语话。叩头弹指顿曳屣履起伏参差。悉罚十礼对众忏 第四别行之意。以在众为缓故。精进勤修四种三昧。而假托道场不称别行之意。检校得实罚一次维那 第五其知事之僧。本为安立利益。反作损耗割众润己自任恩情。若非理侵一毫。虽是众用而不开白。检校得实不同止 第六其二时食者。若身无病病不顿卧。病己瘥皆须出堂。不得请食入众。食器听用铁瓦。薰油二器瓯椀匙筋。悉不得以骨角竹木瓢漆皮蚌。悉不得上堂。又不得摚触己钵。吸啜等声含食语话。自为求索私将酱菜。众中独啖。犯者罚三礼对众忏 第七其大僧小戒。近行远行寺内寺外。悉不得盗啖鱼肉辛酒。非时而食。察得实不同止。除病危笃瞻病用医语。出寺外投治则不罚 第八僧名和合。柔忍故和。义让故合。不得诤计高声丑言动色。两竞者各罚三十拜对众忏。不应对者不罚。身手互相加者。不问轻重皆不同止。不动手者不罚 第九若犯重者依律治。若横相诬。被诬者不罚。作诬者不同止。若学未入众时过众主不受。学众未摄故。彼自言比丘故入众。来犯重诬他者。治罚如前 第十依经立方见病处药。非于方吐于药有何益乎。若上来九制听忏者。屡忏无惭愧心不能自新。此是吐药之人宜令出众。若能改革后亦听还。若犯诸制捍不肯忏。此是非方之人。不从众网则不同止 敬礼法第二(并序) 此法正依龙树毗婆沙。傍润诸经意。于一日一夜。存略适时。朝午略敬礼用所为三。晡用敬礼略所为。初夜全用。午时十佛代中夜。后夜普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