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

当前位置: 主页 > 经书 > 诸宗部 >

教观纲宗(3)

相似即者。内凡加行位也。一暖二顶三忍四世第一。得色界有漏善根。能入见道 分证即者。前三果有学位也。初须陀洹果。此云预流。用八忍八智。顿断

  相似即者。内凡加行位也。一暖二顶三忍四世第一。得色界有漏善根。能入见道
  分证即者。前三果有学位也。初须陀洹果。此云预流。用八忍八智。顿断三界见惑。初预圣流。名见道位。二斯陀含果。此云一来。断欲界六品思惑。余三品在犹润一生。三阿那含果。此云不还。断欲界思惑尽。进断上八地思。不复还来欲界。此二名修道位
  究竟即者。三乘无学位也。一小乘第四阿罗汉果。此含三义。一杀贼二应供三无生。断三界见思俱尽。子缚已断果缚尚存。名有余涅槃。若灰身泯智。名无余涅槃。二中乘辟支佛果。此人根性稍利。逆顺观察十二因缘。断见思惑。与罗汉同。更侵习气。故居声闻上。三大乘佛果。此人根性大利。从初发心。缘四谛境。发四弘誓。即名菩萨修行六度。初阿僧祇劫。事行虽强。理观尚弱。准望声闻。在外凡位。第二阿僧祇劫。谛解渐明。在暖位。第三阿僧祇劫。谛解转明。在顶位。六度既满。更住百劫。修相好因。在下忍位。次入补处生兜率天。乃至入胎出胎出家。降魔安坐不动时。是中忍位。次一刹那入上忍。次一刹那入世第一。发真无漏三十四心。顿断见思。正习无余。坐木菩提树下。以生草为座。成劣应身(如释迦丈六弥勒十六丈等)受梵王请。三转法轮。度三根性。缘尽入灭。与阿罗汉辟支佛。究竟同证偏真法性。无复身智依正可得
  此教具三乘法。声闻观四谛。以苦谛为初门。最利者三生。最钝者六十劫。得证四果。辟支观十二因缘。以集谛为初门。最利者四生。最钝者百劫。不立分果。出有佛世名缘觉。出无佛世名独觉。菩萨弘誓六度。以道谛为初门。伏惑利生。必经三大阿僧祇劫。顿悟成佛。然此三人。修行证果虽则不同。而同断见思。同出三界。同证偏真。只行三百由句。入化城耳。十法成乘者。一观正因缘境。破邪因缘无因缘二种颠倒。二真正发心。不要名利。惟求涅槃(二乘志出苦轮。菩萨兼悯一切)三遵修止观。谓五停名止。四念名观。四遍破见爱烦恼。五识道灭还灭六度是通。苦集流转六蔽是塞。六调适三十七品。入三脱门。七若根钝不入。应修对治事禅等。八正助合行。或有薄益。须识次位凡圣不滥。九安忍内外诸障。十不于似道而生法爱。是为要意。利人节节得入。钝者具十法方悟
  通教钝根通前藏教。利根通后别圆。故名为通。又从当教得名。谓三人同以无言说道体法入空。故名为通。此无别部。但方等般若中。有明三乘共行者。即属此教。诠无生四谛(苦无逼迫相。集无和合相。道不二相。灭无生相)亦诠思议不生灭十二因缘(痴如虚空。乃至老死如虚空。无明如幻化不可得故。乃至老死如幻化不可得)亦诠理六度行(一一三轮体空)亦诠幻有空二谛(幻有为俗。幻有即空为真)亦诠两种含中二谛(一者幻有为俗。幻有即空不空共为真。是通含别二谛。故受别接。二者幻有为俗。幻有即空不空一切法趣空不空为真。是通含圆二谛故受圆接)亦诠别入通三谛(有漏是俗。无漏是真。非有漏非无漏是中)亦诠圆入通三谛(二谛同前。点非漏非无漏。具一切法。与前中异)开示界内利根众生。令修体空观(阴界入皆如幻化。当体不可得)出分段生死。证真谛涅槃。正化菩萨。傍化二乘。亦于当教。自论六即
  理即者。无生也。诸法不自生。亦不从他生。不共不无因。是故知无生(此四句推检。通别圆三教。皆用作下手工夫。但先解不但中者。即成圆教初门。先闻但中理者。即成别教初门。未闻中道体者。止成通教法门)解苦无苦而有真谛。苦尚即真。况集灭道
  名字即者。幻化也。知一切法当体全空。非灭故空。生死涅槃。同于梦境
  观行即者。一干慧地也。未有理水。故得此名。即三乘外凡位。与藏教五停别相总相念齐
  相似即者。二性地也。相似得法性理水。伏见思惑。即三乘内凡位。与藏教四加行齐(藏通指真谛为法性。与别圆不同)分证即者。从八人地至菩萨地。有七位也。三八人地者。入无间三昧。八忍具足。智少一分。四见地者。八智具足。顿断三界见惑。发真无漏。见真谛理。即三乘见道位。与藏须陀洹齐。五薄地者。三乘断欲界六品思惑。烦恼渐薄。与藏斯陀含齐。六离欲地者。三乘断欲界思惑尽。与藏阿那含齐。七已办地者。三乘断三界正使尽。如烧木成炭。与藏阿罗汉齐。声闻乘人止此。八支佛地者。中乘根利。兼侵习气。如烧木成灰。与藏辟支佛齐。九菩萨地者。大乘根性。最胜最利。断尽正使。与二乘同。不住涅槃。扶习润生。道观双流。游戏神通。成熟众生。净佛国土。此与藏教菩萨不同。藏教为化二乘。假说菩萨伏惑不断。正被此教所破。岂有毒器堪贮醍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