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

当前位置: 主页 > 经书 > 诸宗部 >

释净土群疑论 第一卷(3)

问。既是有漏识心所变。有漏之心即三界摄。无有漏心而出三界摄。心既三界摄。所现净土宁非三界耶 释。虽知有漏体性不出三界。然以别义。但得名有

  问。既是有漏识心所变。有漏之心即三界摄。无有漏心而出三界摄。心既三界摄。所现净土宁非三界耶
  释。虽知有漏体性不出三界。然以别义。但得名有漏。不得名三界。故三界名局。有漏名宽。只如凡夫得生西方非五趣摄。故无量寿经言。横截五恶趣。恶趣自然闭。又阿弥陀经言。彼佛国土无三恶趣等。又无量寿经言。彼国众生非天非人。因顺余方。故有人天之号。故知彼土无五趣。既许生是凡夫。而非五趣所摄。何妨土名有漏。而非三界所收
  问。彼土凡夫是人是天。于义何废。经文但言无三恶趣。何妨得有人天趣耶。而经言非天非人者。此说大菩萨等非天非人。因顺余方故有人天之名。非据凡夫得往生者。凡夫生彼。或是人趣。或是天趣。于理无妨
  答。若是凡夫得生净土。是人天趣者。若是人趣。人趣有四。为是南阎浮提人。为是东西二洲及北郁单越人趣耶。若是天趣。为是四天王天乃至色界阿迦尼吒天耶。若是四天下人趣者。彼北郁单越。应是八难之中郁单越难。若是色界等。应是长寿天难。此是难处。云何名净土。劝众生生耶。若言是人趣而不得名四天下人等。亦得名天趣。而非四天王天等。若然者。四天下外。别有人趣耶。四天王天等外。别有天趣等耶。若言有者。何即净土众生是人天。非四天下等人天耶。亦有净土有漏非三界有漏。其义何妨。若言四天下人趣等外。无别人趣。四天王天等外无别天趣。净土凡夫亦得名凡夫。不得名人趣天趣者。何妨净土亦得名有漏。不得名三界也。以彼五趣例此三界。其义显然。不可迷执也。又诸法相中。有宽有狭。只如世间名宽有漏名局。有漏名宽三界名局。三界名宽四生名局。四生名宽五趣名局。何者只如如来所变秽恶国土。虽似三界非如三界。虽是无漏而名世间。此则世间名宽有漏名局。有漏名宽三界名局者。即是凡夫等有漏识心所现净土。亦得名有漏。不得名三界。故大智度论言。净土非三界。无欲故非欲界。地居故非色界。有形故非无色界。此论义意。非是净土无漏识心所现净土名出三界。但有漏识心所变净土器世间相布置法用安立有情利乐等事。不同于此三界等相。名非三界也。三界名宽四生名局者。四生唯取异熟五蕴有情世间。三界通三性及器世间。故三界名宽。四生名局也。四生名宽五趣名局者。中有是化生而非是五趣。及净土众生等是化生非趣。如是等名字宽狭。体性差别。此经论等有此不同。岂得有漏识心所变净土之言则令是三界摄也。又如第八识有三名。一名阿赖耶。二名阿陀那。三名异熟。若得阿罗汉辟支佛果。及入八地诸菩萨等所有第八识。但名阿陀那。及名异熟。不得名阿赖耶。岂依无阿赖耶名。即遣阿罗汉无第八识。执持诸法种子耶。岂以无三界名。而令凡夫众生生于净土。有漏识心不变化净佛国土。受用种种大乘法乐也。又托如来无漏净土。虽以有漏心现其净土。而此净土从本性相土。土亦非缘缚相应缚缚。不增烦恼。如有漏心缘灭道谛烦恼不增。犹如观日轮损减眼根也。故非三界。非三界系烦恼增也
  问。若不许是欲色界摄者。何因无量寿经言乃至净居天等
  答。此是施设为天。不可即为实天分欲色界也。若实天者。如来净心所变。岂是欲色界摄。又言若是色界者。已下欲天为胜为劣。若劣者。如何色界反劣欲界。若胜者。如此娑婆世界欲色两界胜劣不同。欲色有情优劣差别。彼土亦尔。生色界者胜生欲界。何因四十八弘誓愿。说国中人天形色不同有好丑者。不取正觉。彼色界形既胜欲形。如何说同。故知假安立说为净居天等。非实即是欲色界也。于前二解初释为正。异熟识体是实有情。生彼众生诸菩萨等未灭异熟。何得说彼非实天人
  问曰。若凡夫所变净土是有漏。非三界所。感之生彼者。不同余人天造恶受苦果。说非人天。如胜鬘经。说变易生死非三界摄。非彼生死实报。是化生非人天趣者。未知净土化生凡夫非三界。璎珞经说。三界之外有众生者。是洴沙王国安多偈师义。非佛说。故是三界身。实非三界身耶。依此后解复为斯问
  释曰。此何所惑更为斯问。净土器世间虽有漏识心所变。而不得名三界。即有漏义宽。三界义局。净土凡夫但名化生有情。不得言人天二趣。此即四生义宽。五趣义局。今此亦尔。虽是凡夫有漏之身。不得名为三界身也
  问曰。此义更难。若尔者即应身非三界之身。业非三界之业。若业非三界者。当在娑婆孝养父母。修行三福。作十六观念佛等业。此等业当起之时。未得色界心。即是欲界生得善闻慧思慧心。若得色界定。即是色界修慧之心。生色界已。愿生西方。即是色界生得善闻慧修慧心。无漏之心不能感报。业既是其界所摄。以业招报。还须三界所收。因果决然。岂得乖斯道理。而言生净土非是三界之身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