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

当前位置: 主页 > 经书 > 诸宗部 >

西方合论 第十卷

西方合论 第十卷 第十释异门 夫西方大旨。经中自明。净土要门。诸论具释。如天亲。智者海东越溪等。皆抉发幽微。举扬宗趣。近则云栖和尚。所著小本疏钞。条分类析。精宏渊博。
西方合论 第十卷
  第十释异门
  夫西方大旨。经中自明。净土要门。诸论具释。如天亲。智者海东越溪等。皆抉发幽微。举扬宗趣。近则云栖和尚。所著小本疏钞。条分类析。精宏渊博。真照夜途之长炬。截苦海之轻舟。诸师所发。已无余蕴。但诸经中。随时立教。逗根说义。时有差别。致生学者疑畏。今略为拈出。博采诸论。附以管见。会归一处。以便参攻
  一刹土远近释 二身城大小释 三寿量多少释 四花轮大小释 五日月有无释 六二乘有无释 七妇女有无释 八发心大小释 九疑城胎生释 十五逆往生释
  一刹土远近者。问大小本经。皆云西方。去此十万亿刹。观经独云。阿弥陀佛。去此不远。二说谁正。释以远近无定故。故言亦远亦近。何故。凡言某方者。某方至某方。至某方几城几刹者。是从色身建立。身相虚故。是故所计方向道里。亦皆不实。不得言谁近谁远。如滇人言燕地远。是从滇计故。燕实无远。齐人言燕地近。是从齐计故。燕实无近。又如十步之地。蚁子即远。大象即近。不应言远是实。何故。是地不当从蚁计故。亦不应言近是实。何故。是地不当从象计故。又则计十步者。亦非是寔。何故。是地既不从蚁不从象。亦不当从人计故。智度论曰。随世俗所传。故说有方。方实不可得。问曰。何以言无方是方亦有亦常。如经中说。日出处是东方。日没处是西方。日行处是南方。日不行处是北方。日有三分合。若前合。若今合。若后合。随方日分。初合是东方。南方西方亦如是。日不行处是无分。答曰。不然。须弥山在四域之中。日绕须弥。照四天下。郁怛罗越日中。是弗婆提日出。于弗婆提人。是东方。弗婆提日中。是阎浮提日出。于阎浮提人。是东方。是实无初。何以故。一切方皆东方。皆南方。皆西方。皆北方。汝言日出处是东方。日行处是南方。日没处是西方。日不行处是北方。是事不然。问曰。我说一国中方相。汝以四国为难。以是故。东方非无初。答曰。若一国中日与东方合。是为有边。有边故无常。无常故是不遍。以是故。但有方名而无实。是则方所尚不可得。岂有程途。然亦不废方所及程途故。何故。以不当从阎浮提计。亦可即阎浮提计故。如日虽非东西出没。亦可言东出西没故
  二身城大小者。问声王经曰。阿弥陀佛。与声闻俱。其国号曰清泰。圣王所住。其城纵广十千由旬。观经曰。佛身高六十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由旬。眉间白毫右旋。宛转如五须弥山。佛眼如四大海水。今计一海八万四千由旬。四海合三十三万六千由旬。身过其眼五百六十万由旬。计所住城。尚少于眼三十二万六千由旬。何况其身。不应身城悬绝如是。释海东疏中。亦有此问。疏曰。彼佛有众多城。随众大小。城亦大小。大城之中。示以大身。小城之中。现以小身。声王经言。十千由旬者。是与声闻俱住之城。当知。佛身相当而住。观经所说身高大者。当知。其城亦随广大。与诸大众俱住处。故先德云。法华中净光庄严土。唯演顿故。净名中众香佛土。纯菩萨故。所以彼佛但现高大之身。若安养土。顿渐俱谈。声闻菩萨。共为僧故。故使佛示生身法身二种之相。三十二相。通于生法。大小共见。若八万相。局在法身。大乘贤圣。方得见也。是故应以藏尘尊特之相得四益者。佛为称机。现藏尘尊特身。应以八万尊特之相。得四益者。佛为称机。现八万尊特身。应以三十二尊特之相得四益者。佛为称机。现三十二尊特身。如毗卢遮那。声闻视听。隔于对颜。不妨菩萨。更见大身。何故。佛身随所被机。大小如日光随隙分大分小。而是日光无大小故
  三寿量多少者。经云彼佛寿命。无量无边阿僧祇劫。又云。彼佛至般泥洹时。观世音菩萨。乃当作佛。既当入灭。即是有量。释。先德云。藏通补处彰佛有量。别圆补处。显佛无量。以十方三世一切如来。更无彼此。迭相见故。同一法身。一智慧故。菩萨机忘。如来应息。名补佛处。实异藏通。前佛定灭。后佛定生。故金光明。四佛降室。疏乃释云。若见四佛同尊特身。一身一智慧。即是常身。弟子众一故。若见四佛佛身不同。即是应化。弟子众多故。故知。全法界身。非生非灭。岂得竖分当现。横论彼此。既非生灭。无量义成。且净佛刹中。摩刹水树。皆是佛身故。经中云。是诸众鸟。皆是阿弥陀佛变化所作。智度论曰。众生甚多。若佛处处现身。众生不信。谓为幻化。心不敬重。有众生从人闻法。心不开悟。若从畜生闻法。则便信受。如本生经说。菩萨受畜生身。为人说法。人以说法希有故。无不信受。有人谓畜生。是有情之物。以树木无心。而有音声。则皆信受。以是故。水树禽鸟。皆是佛身变现故。若佛寿量有尽者。道场国土。及诸水鸟音声。亦应有尽。若有尽者。不应有补。若无尽者。不应言灭。如虚空分齐。非有分齐。非无分齐。以不思议智。照之可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