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

当前位置: 主页 > 经书 > 诸宗部 >

大慧普觉禅师书 第二十八卷(3)

答宗直阁 示谕应缘日涉差别境界。未尝不在佛法中。又于日用动容之间。以狗子无佛性话。破除情尘。若作如是工夫。恐卒未得悟入。请于脚跟下照顾。

  答宗直阁
  示谕应缘日涉差别境界。未尝不在佛法中。又于日用动容之间。以狗子无佛性话。破除情尘。若作如是工夫。恐卒未得悟入。请于脚跟下照顾。差别境界从甚么处起。动容周旋之间。如何以狗子无佛性话。破除情尘。能知破除情尘者。又是阿谁。佛不云乎。众生颠倒迷己逐物。物本无自性。迷己者自逐之耳。境界本无差别。迷己者自差别耳。既日涉差别境界。又在佛法中。既在佛法中。则非差别境界。既在差别境界中。则非佛法矣。拈一放一。有甚了期。广额屠儿在涅槃会上。放下屠刀立地便成佛。岂有许多忉忉怛怛来。日用应缘处。才觉涉差别境界时。但只就差别处。举狗子无佛性话。不用作破除想。不用作情尘想。不用作差别想。不用作佛法想。但只看狗子无佛性话。但只举个无字。亦不用存心等悟。若存心等悟。则境界也差别。佛法也差别。情尘也差别。狗子无佛性话也差别。间断处也差别。无间断处也差别。遭情尘惑乱身心不安乐处也差别。能知许多差别底亦差别。若要除此病。但只看个无字。但只看。广额屠儿放下屠刀云。我是千佛一数。是实是虚。若作虚实商量。又打入差别境界上去也。不如一刀两段。不得念后思前。念后思前则又差别矣。玄沙云。此事限约不得。心思路绝。不因庄严本来真静。动用语笑随处明了。更无欠少。今时人不悟个中道理。妄自涉事涉尘。处处染着。头头系绊。纵悟则尘境纷纭。名相不实。便拟凝心敛念。摄事归空。闭目藏睛。随有念起。旋旋破除。细想才生。即便遏捺。如此见解。即是落空亡底外道。魂不散底死人。溟溟漠漠无觉无知。塞耳偷铃徒自欺诳。左右来书云云。尽是玄沙所诃底病。默照邪师埋人底坑子。不可不知也。举话时都不用作许多伎俩。但行住坐卧处勿令间断。喜怒哀乐处莫生分别。举来举去。看来看去。觉得没理路没滋味心头热闷时。便是当人放身命处也。记取记取。莫见如此境界便退心。如此境界正是成佛作祖底消息也。而今默照邪师辈。只以无言无说为极则。唤作威音那畔事。亦唤作空劫已前事。不信有悟门。以悟为诳。以悟为第二头。以悟为方便语。以悟为接引之辞。如此之徒。谩人自谩。误人自误。亦不可不知。日用四威仪中。涉差别境界。觉得省力时。便是得力处也。得力处极省力。若用一毫毛气力支撑。定是邪法。非佛法也。但办取长远心。与狗子无佛性话。厮崖崖来崖去。心无所之忽然如睡梦觉。如莲华开。如披云见日。到恁么时自然成一片矣。但日用七颠八倒处。只看个无字。莫管悟不悟彻不彻。三世诸佛只是个无事人。诸代祖师亦只是个无事人。古德云。但于事上通无事。见色闻声不用聋。又古德云。愚人除境不忘心。智者亡心不除境。于一切处无心。则种种差别境界自无矣。而今士大夫。多是急性便要会禅。于经教上及祖师言句中。抟量要说得分晓。殊不知。分晓处。却是不分晓底事。若透得个无字。分晓不分晓。不着问人矣。老汉教士大夫放教钝。便是这个道理也。作钝牓状元亦不恶。只怕拖白耳一笑
  答李参政(泰发)
  示谕。华严重重法界。断非虚语。既非虚语。必有分付处。必有自肯处。读至此嗟叹久之。士大夫平昔所学。临死生祸福之际。手足俱露者。十常八九。考其行事。不如三家村里省事汉。富贵贫贱不能汨其心。以是较之。智不如愚。贵不如贱者多矣。何以故。生死祸福现前。那时不容伪故也。大参相公平昔所学。已见于行事。临祸福之际。如精金入火愈见明耀。又决定知华严重重法界断非虚语。则定不作他物想矣。其余七颠八倒。或逆或顺。或正或邪。亦非他物。愿公常作此观。妙喜亦在其中。异日相从于寂寞之滨。结当当来世香火因缘。成就重重法界。以实其事。岂小补哉。更须下个注脚。即今这一络索。切忌作寓言指物会。一笑
  答曾宗丞(天隐)
  左右天资近道。身心清净。无他缘作障。只这一段。谁人能及。又能行住坐卧。以老僧所示省要处。时时提撕。休说一念相应千了百当。便是此生打未彻。只恁么崖到腊月三十日。阎家老子也须倒退三千里始得。何以故。为念念在般若中无异念无间断故。只如道家流。以妄心存想。日久月深。尚能成功。不为地水火风所使。况全念住在般若中。腊月三十日。岂不能转业耶。而今人多是将有所得心学道。此是无妄想中真妄想也。但放教自在。然不得太紧。不得太缓。只恁么做工夫。省无限心力。左右生处已熟。熟处已生。十二时中自然不着枯心忘怀。将心管带矣。虽未透脱诸魔外道。已不能伺其便。亦自能与诸魔外道。共一手同一眼。成就彼事。而不堕其数矣。除公一人可以语此。余人非但不能如公行履。亦未必信得及也。但于话头上看。看来看去。觉得没巴鼻没滋味心头闷时。正好着力。切忌随他去。只这闷处。便是成佛作祖。坐断天下人舌头处也。不可忽。不可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