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

当前位置: 主页 > 经书 > 诸宗部 >

宗镜录 第六卷

宗镜录 第六卷 慧日永明寺主智觉禅师延寿集 夫宗镜本怀。但论其道。设备陈文义。为广。被群机。同此指南。终无别旨。窃不可依文失其宗趣。若悟其道。则可以承绍。可以传衣。如
宗镜录 第六卷
  慧日永明寺主智觉禅师延寿集
  夫宗镜本怀。但论其道。设备陈文义。为广。被群机。同此指南。终无别旨。窃不可依文失其宗趣。若悟其道。则可以承绍。可以传衣。如有人问南泉和尚云。黄梅门下有五百人。为甚么。卢行者独得衣钵。师云。只为四百九十九人。皆解佛法。只有卢行者一人。不解佛法。只会其道。所以得衣钵
  问。只如道如何会
  答。如本师云。如来道场所得法者。是法非法。亦非非法。我于此法。智不能行。目不能见。无有行处。慧所不通。明不能了。问无有答。又古人云。此事似空不空。似有不有。隐隐常见。只是求其处所不可得。是以若定空则归断见。若实有则落常情。若有处所则成其境。故知此事非心所测。非智所知。如香严和尚颂云。拟议前后。安置中边。不得一法。没溺深泉。都不如是。我我现前。十方学者。如何参禅。若道如是。岂可会耶。所以古人云。直须妙会始得。斯乃不会之会。妙契其中矣。故先圣悟道颂云。有无去来心永息。内外中间都总无。欲见如来真佛处。但看石羊生得驹。如此妙达之后。道尚不存。岂可更论知解。会不会之妄想乎。如古德偈云。劝君学道莫贪求。万事无心道合头。无心始体无心道。体得无心道也休。先洞山和尚偈云。者个犹不是。况复张三李。真空与非空。将来不相似。了了如目前。不容毫发拟。只如云者个。犹不是。岂况诸余狂机谬解。所以经云。心不系道。亦不结业。道尚不系。降兹可知。入宗镜中。自然冥合
  问。觉体不迁。假名有异。凡圣既等。众生何不觉知。若言不迷。教中云何说有迷悟
  答。只为因本觉真心。而起不觉。因不觉。故成始觉。如因地而倒。因方故迷。又因地而起。因方故悟。则觉时虽悟。悟处常空。不觉似迷。迷时本寂。是以迷悟一际。情想自分。为有虚妄之心。还施虚妄之药。经云。佛言。我说三乘十二分教。如。空拳诳小儿。是事不知。号曰无明。祖师偈云。如来一切法。除我一切心。我无一切心。何须一切法。故知己眼若开。真明自发。所治之迷悟见病既亡。能治之权实法药自废。夫悟此法者。非假他智与异术也。或直见者。如开藏取宝。剖蚌得珠。光发襟怀。影含法界。如经颂云。如人获宝藏。永离贫穷苦。菩萨得佛法。离垢心清净。或不悟者。自生障碍。故通心论云。真常不易封生灭者。自移。至理圆通。执方规而致隔。此悉迷自性。但逐依通。应须己眼圆明。不随他转。如融大师颂云。瞎狗吠茅丛。盲人唱贼虎。循声故致迷。良由目无睹。若得心开照理之时。诸见皆绝。不见佛法是。不见世法非。以自性中。言思道断故。如云无所是是菩提。不应安佛菩提于有所是边。如今但不用安置。体自虚玄。如琉璃宝器。随所在处不失其性。若识得此事。亦复如是。任是一切凡圣胜劣之色。影现其中。其性不动。不知此事之人。即随前色变。分别好丑。而生忻戚。所以祖师云。随流认得性。无喜复无忧。起信论云。心生灭门者。谓依如来藏。有生灭心转。不生灭。与生灭和合。非一非异。名阿赖耶识。有二种义。谓能摄一切法。能生一切法。复有二种义。一者觉义。二者不觉义。言觉义者。谓心第一义性。离一切妄念相。离一切妄念相故。等虚空界。无所不遍。法界一相。即是一切如来平等法身。依此法身。说一切如来为本觉。以待始觉立为本觉。然始觉时即是本觉。无别觉起。立始觉者。谓依本觉有不觉。依不觉故。说有始觉。又以觉心原故。名究竟觉。不觉心原故。非究竟觉。乃至为有妄想心故。能知名义。为说真觉。若无不觉之心。则无真觉自相可说。疏释云。若随染随流成于不觉。则摄世间法。若不变之本觉。及返流之始觉。则摄出世间法。钞解云。于本始二觉中论摄法者。若本觉所摄。即是大智慧光明义。遍照法界义。真实识知义等。若始觉所摄。即是三明八解脱。五眼六神通。十力四无畏。十八不共法等。然此据实即同。义言且异。故疏云。于生灭门中。随流不觉。返流始觉。于义用。则摄法不同。若真如门中。则镕融含摄。染净不殊。谓以一真如理融之。使染即非染。净即非净。即染即净。深为一味。故不殊也。如论云。一切诸法从本已来。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毕竟平等。无有变异。不可破坏。唯是一心。故名真如。是知随觉不觉之缘。似生染净。缘生无性。染净俱虚。又云。离言说相。岂可以言谈。离心缘相。岂可以心度。实谓心言路绝。唯证相应耳。且夫凡言说者。从觉观生。是共相和合而起。分别者。因意识生。是计度比量而起。以要言之。皆因不觉。教观随生。若无不觉之心。一切诸法。悉无自相可说。除方便门而为开示。究竟指归无言之道。故论云。若离不觉之心。则无真觉自相可说。以觉对不觉说。共相而转。若无不觉。觉无自相。如独掌不鸣。思之可见。乃至染净诸法。悉亦如是。皆相待有。毕无自体可说。如离长何有短。离高何有低。若入宗镜中。自然绝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