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昙见众生 闭在世间狱 轮回遍诸趣 常受一切苦 痴闇覆其心 不知生厌离 是故无上尊 常起大悲心 瞿昙见众生 乐着诸世间 四流河所漂 随顺不得返 常没生死海 不知求出离 是故十力者 常起大悲心 瞿昙见众生 坠堕大险中 入于非正道 无有能救者 是故瞿昙观 起于大悲心 置于佛菩提 最胜无畏处 瞿昙见众生 缚在牢狱中 与爱作僮仆 策使诸境界 宛转老死海 不觉亦不知 是故十力者 常起大悲心 瞿昙见众生 炽然三种火 常在诸恶趣 种种苦所害 怖畏诸恶道 无有依止处 是故十力者 常起大悲心 瞿昙见众生 乐着于诸有 放逸心自在 贪着诸境界 常被种种害 而不生怖畏 是故十力者 常起大悲心 瞿昙见众生 无明黑所覆 种种曀所障 不离一切盖 诸见乱如丝 无有能解者 是故十力者 常起大悲心 瞿昙见众生 堕在八邪见 为爱久住处 以是常缚心 如是诸难中 乐不生厌离 是故十力者 常起大悲心 瞿昙见众生 起于颠倒心 于苦不净中 而生乐净想 无常无我中 而反我常实 是故十力者 常起大悲心 瞿昙见众生 依止羸薄力 常为重担押 无心生厌离 起于坚固想 染着不能舍 是故十力者 常起大悲心 瞿昙见众生 在有贪海中 利养覆心故 常求爱境界 贪心如野火 炽然不知足 是故十力者 常起大悲心 瞿昙见众生 具造诸苦业 常为诸忧悲 苦恼之所逼 为拔彼众生 种种诸恼害 是故十力者 常起大悲心 瞿昙恒观彼 一切众生界 常起大悲心 是故无过失 大王当知。沙门瞿昙毕竟成就三念处。王言。大师。何者如来三念处。答言。大王。一者无喜心。二者无嗔心。三者无嗔无喜心。王言。大师。云何无喜心答。言。大王。无喜心者。沙门瞿昙在众说法。若有众生。身正恭敬。摄耳不散。随顺受教。如说修行。沙门瞿昙。不以为喜。不生踊悦。不生踊跃。何以故。沙门瞿昙舍心平等。安住一心故。王言。大师。云何无嗔心。答言。大王。沙门瞿昙在众说法。若有众生。身不恭敬。耳不专听。违背圣教。不如说行。沙门瞿昙不生嗔心。亦复不起不忍之心。亦复不生非可信心。亦不生彼违我教心。何以故。沙门瞿昙舍心平等。安住一心故。王言。大师。云何不喜不嗔心。答言。大王。沙门瞿昙在众说法。于其众中。身正恭敬摄耳不散随顺受教如说修行。有不恭敬失耳境界违背圣教不如说行。沙门瞿昙于此二人。不生喜心踊悦心踊跃心。不生嗔心。亦复不起不忍之心。亦复不生不可信心。亦不念彼违我教心。何以故。沙门瞿昙舍心平等。安住一心故。大王当知。沙门瞿昙依三念处不染心住。是故我言无有过失。而说偈言 瞿昙说法中 一心正受者 常住正念故 不起欢喜心 瞿昙说法中 不正心谛受 常住正念故 亦不起嗔心 瞿昙说法中 受不受二分 常住平等故 不嗔亦不喜 大王当知。沙门瞿昙毕竟成就三不护业。王言。大师。何者如来三不护业。答言。大王。一者身业不护。二者口业不护。三者意业不护。王言。大师。云何身业不护。答言大王。沙门瞿昙身行清净。沙门瞿昙。无有诸行不清净者。是故沙门瞿昙不作心念。我身业不清净。恐畏他知作心防护。何以故。沙门瞿昙无有身行不清净故。是名第一身业不护。王言。大师。云何口业不护。答言。大王。沙门瞿昙口业清净。沙门瞿昙无有口业不清净者。是故沙门瞿昙不作心念。我口业不清净。恐畏他知作心防护。何以故。沙门瞿昙无有口业不清净故。是名第二口业不护。王言。大师。云何意业不护。答言。大王。沙门瞿昙意业清净。沙门瞿昙无有意业不清净者。是故沙门瞿昙不作心念。我意业不清净。恐畏他知作心防护。何以故。沙门瞿昙无有意业不清净故。是名第三意业不护。大王当知。沙门瞿昙毕竟成就三不护业。是故我言无有过失。而说偈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