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

当前位置: 主页 > 经书 >

出曜经 第二十九卷(5)

弃身无猗 不诵异言 两行以除 是谓梵志 今世行净 后世无秽 无习无舍 是谓梵志 人执邪见至死不改。计常之人不与断灭见相应。断灭见不与计常见相应。能

  弃身无猗  不诵异言  两行以除
  是谓梵志  今世行净  后世无秽
  无习无舍  是谓梵志
  人执邪见至死不改。计常之人不与断灭见相应。断灭见不与计常见相应。能舍此见不着三世。是故说曰。今世行净后世无秽无习无舍是谓梵志
  若猗与爱  心无所着  已舍已正
  是灭终苦
  初习行之人虽在学次。未能分别思惟道果。一一明了不失其绪。未获者获。未得者得。是故说曰。若猗与爱心无所着已舍已正是灭终苦
  诸有无所猗  恒习于正见
  常念尽有漏  是谓为梵志
  犹如大象从寸孔出。欲得出城门不容象。众人见之各各惊愕。谓彼象曰。汝今出于寸孔往来无难。然欲出城反更不受。是以圣人借以为喻。众生之类虽得出家。修习道法不能尽有漏成无漏。心解脱智能解脱。是故说曰。诸有无所猗恒习于正见常念尽有漏是谓为梵志
  愚者受猥发  并及床卧具
  内怀贪浊意  文饰外何求
  愚者不自觉长养其发。所以剃发者剃其结使。非但剃发。愚人执迷长养其发以为文饰。过去恒沙诸佛之法。各各相授。剃除须发法服齐整。自古有之非适今日。今日愚人贪着卧具。然我法中制以三衣不畜遗余。树下冢间以此为常。广说如其本。内怀邪见兴贪浊意。外自文饰谓为无瑕。舍迷就道其法不惑。是故说曰。愚者受猥发并及床卧具内怀贪浊意文饰外何求也
  被服弊恶  躬承法行  闲居思惟
  是谓梵志
  修行之人被服粗恶不着文饰。思惟法行无所贪求。节言省语不斗乱彼此。是故说曰。被服弊恶躬承法行闲居思惟是谓梵志
  见痴往来  堕堑受苦  欲单渡岸
  不好他语  唯灭不起  是谓梵志
  夫人执痴意不开悟。亦复不能越次取证。恒在嫌疑不净之地。此则非净行之人。断诸有漏永尽无余。是谓梵志。是故说曰。见痴往来堕堑受苦欲单渡岸不好他语唯灭不起是谓梵志
  截流而渡  无欲如梵  知行以尽
  是谓梵志
  若使以水沐浴其身。得至于道者水性之类。皆称于道但非沐浴而至于道。分别诸法审谛其义。清净无瑕众结智行永尽无余。是故说曰。截流而渡无欲如梵知行以尽是谓梵志
  不以水清净  多有人沐浴
  能除弊恶法  是谓为梵志
  夫人沐浴不能去腹里垢。尽除恶法更亦不造。乃名为梵志。是故说曰。不以水清净多有人沐浴能除弊恶法是谓为梵志
  非剃为沙门  称吉为梵志
  谓能灭众恶  是则为道人
  所谓沙门者。未必剃除须发。内有正行应于律法乃应为沙门。夫为梵志终日称吉得生梵天者见人尽当生于彼处。但彼称吉生于梵天。谓能灭众恶修清净行。是故说曰。非剃为沙门称吉为梵志谓能灭众恶是则为道人
  彼以无二  清净无瑕  诸欲结解
  是谓梵志
  尽舍一切弊恶之法。出入行来周旋之处。言不及杀不害一切无所伤损。清净无瑕永无诸缚。是故说曰。彼以无二清净无瑕诸欲结解是谓梵志
  出恶为梵志  入正为沙门
  弃我众秽行  是则为舍家
  梵志之行去诸恶法。内外清彻众秽永尽。不怀悕望贡高于人。意定不移觉寤一切诸法之本。梵行已立所作已辨。更不复受有。修清净行无所遗失。是故说曰。出恶为梵志入正为沙门弃我众秽行是则为舍家
  人无幻惑意  无慢无愚惑
  无贪无我想  是谓为梵志
  人之在世不怀幻惑。梵志自谓言。百劫一过大海之中。自然有幻惑食噉天下人。去诸憍慢不兴着想。如来至真等正觉。离世八法不染于世。亦名为比丘亦名为沙门亦名佛。是故说曰。人无幻惑意无慢无愚惑无贪无我想是谓为梵志
  我不说梵志  托父母生者
  彼多众瑕秽  灭则为梵志
  所谓梵志从父母生多诸瑕秽。或复出家离诸世俗。修清净行无选择施平等无二不杂想施。或复施时求作国王生天。此名杂想之施。无杂想施者。尽为一切不自为己。是故说曰。我不说梵志托父母生者彼多众瑕秽灭则为梵志
  身口与意  净无过失  能摄三行
  是谓梵志
  出言柔和初无骂詈。分别义趣如掌观珠。音响清净听者乐受多所成就。净无过失不触娆人。是故说曰。身口与意净无过失能摄三行是谓梵志
  见骂见击  默受不怒  有忍辱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