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

当前位置: 主页 > 寺庙道场 >

大慈恩寺(4)

7历任方丈 释灵润 大慈恩寺 隋唐间僧人。俗姓梁,河东虞乡(今山西平陆北)人。依灵粲法师出家,住兴善寺。后怀州造塔,有敕令往。当地道俗服其精

7历任方丈

释灵润


大慈恩寺
隋唐间僧人。俗姓梁,河东虞乡(今山西平陆北)人。依灵粲法师出家,住兴善寺。后怀州造塔,有敕令往。当地道俗服其精通,敬其行范,影响愈炽。闻泰岳灵岩寺僧德清四方是则,乃前往寻找。途中路过家门而不入,表示了割爱従道的决心。有道奘法师,擅名海岱,讲《摄大乘》,于是又往追寻,奉奘以为和尚。年二十三还返京室,曾住南山,后归兴善寺,讲《涅槃》众经。大业十年(614),被召入鸿胪教授三韩,并在本寺翻新经本。逢乱,乃隐于蓝田化感寺十五年,“昼夜策勤,弘道为任。”贞观八年(634),敕造弘福寺,复被征召,为翻经证义。仆射房玄龄曾评价他“大德

大慈恩寺
树言,词理俱至,名实之副(符),诚所望也”。前后所讲《涅槃》七十余遍、《摄大乘论》三十余遍,并各造《义疏》一十三卷、《玄章》三卷。其弟子智衍,住蓝田之法池寺,“统律成匠,亟动时誉”。 释文备唐代京兆弘福寺僧人。姓名、籍贯、生卒年月等不详。时房玄龄奉敕为玄奘译经选取证义、笔受等大德。文备因谙解大小乘论,为时众所推举,成为一十二名入选者之一。
释窥基

玄奘法师高足弟子,唯识宗的创始人之一。字洪道,讳窥基,俗姓尉迟,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生于以武功受封的贵族世家,其父尉迟宗,为唐左金吾将军、松州都督、江油县开国公。唐开国元勋尉迟敬德鄂国公之侄。窥基九岁丧母,渐疏浮俗。贞观二十二年(648)十七岁时出家,奉敕为玄奘弟子。始住广福寺,后随玄奘迁入大慈恩寺,学五竺语。年二十五,应诏参预译经。随玄奘参加慈恩、西明、玉华等译场,并随従受业。麟德元年(664)玄奘在玉华宫译场圆寂,窥基乃重回大慈恩寺,专事撰述。曾结庐于浦阳县(浙江省浦江县)十里处,里人为之修建寺院为慈恩教寺(后易名为觉寺),其间曾到五台山造玉石文殊像,写金字《般若经》。永淳元年(682)十一月十三日,圆寂于慈恩寺翻经院,春秋五十一。葬于樊村北渠,靠近玄奘茔陇。太和四年(830)迁塔于平原。窥基参加玄奘译场,前后九年,译著颇丰。据《开元释教录》载,玄奘译籍中标明窥基笔受的,有《成唯识论》十卷、《辨中边论颂》一卷、《辨中边论》三卷、《唯识二十论》一卷、《异部宗轮论》一卷、《阿毗达磨界身足论》三卷。窥基著作,现知者共43种,存31种。窥基又被称作“百部(本)疏主”。其著述包含着玄奘学说的主要内容,许多是根据玄奘的教诲成的。《宋高僧传》评述:“奘师为瑜伽唯识开创之祖,基乃守文述作之宗”,“奘苟无基则可祖张其学乎,开天下眼目乎。二师立功与言,俱不朽也。”

  
释僧贵
元代僧人。俗姓、籍贯不详。元代大德十年(1306)或至正二十六年(1366)正月初

大慈恩寺
八日圆寂于大慈恩寺内,当年仲夏初旬前六日归塔,刻《大悲心陀罗尼经》于石幢以为纪念。碑幢今存,上除经文外,还有“慈恩寺僧贵戒师于丙午正月初八日圆寂铭记,大朝丙午岁次仲夏初旬前六日归塔”等铭文。由是知僧贵为弘律僧人。
乳奴领占

明代大慈恩寺番僧。曾于明武宗正德八年(1513)奏修本寺方丈,明廷令工部会年例物料修理,并拨官军3000人、锦衣卫军士300人,赴往帮修。
释惟忠

为康熙十年(1671)《重修大塔寺遇仙桥记》记事碑署名僧五人之一。
释常真

民国间曾任慈恩寺住持,天性谦恭。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为重修慈恩寺,朱子桥従山西五台山请来宝生和尚主持工役,他让出寺任,全力配合,为慈恩寺的修复做出贡献。1989年寺僧为之在寺内立塔供养。
妙阔


大慈恩寺
又名静宽,俗名卫玉堂,山西省五台县人。1898年在山西省阳城县福胜寺出家,后在 宁武县法华寺受戒。1903年至1918年先后到北京、江苏的名山大寺云游参学,后在上海华严大学毕业。1918至1920年在湖北武昌佛学院任教。1921至1927年来到西安,曾任卧龙寺及兴善寺住持。1928至1939年到湖南衡阳佛学院任教。1940年返陕后和太虚和尚等在兴善寺创办巴利三藏学院。此前于1931年在慈恩寺创办慈恩学院,担任陕西省佛教会会长。后任兴教寺住持。1949年建国后曾任中国佛教协会理事及省人大代表、省政协委员等职。著有《因明疏钞》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