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宝塔寺
海宝塔寺,历史上又称“赫宝塔”、“黑宝塔”。坐落在银川老城北郊的海宝塔寺内,离城两公里许。因位于城 北,当地人又称之为“北塔”。它端庄而又秀丽,简洁而富于变化,形制独特,风格别致。作为我国优秀的古代建筑遗产,它巍然耸立在银川平原上至少已有1500余年,被人们称颂为“古塔凌霄”而列入“朔方八景”之一。
夕阳下的海宝塔全景
1简介
海宝塔寺,是我国开放的重点佛教寺院之一。寺院中的海宝塔,是宁夏始建年代最古老的佛教建筑,为我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海滨塔寺是一座有著一千五百多年历史的古刹,它不仅是银川唯一的全国重点开放寺院,也是旅游观光的名胜风景点,院内树木成荫,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红墙黄瓦,古朴典雅;悠悠钟声,传数公里之遥。院内的主要建筑海宝塔,是全国重点保护文物。这建在一个方型台基上,台高五.七米,边长十九.二米。塔门面东,两侧为暗道阶梯,沿之可直登塔座。塔座高四.二米,边长十五米,这种富有变化的通道,反映了我国古代高超的建筑艺术。
海宝塔寺,清末民国初称“海宝禅院”,位于银川城区西北1.5公里许。寺院四周杨柳繁茂,绿树成荫,环境十分幽静。相传,在很早以前,这里曾经是一片湖泊,海宝塔就坐落在一块湖岛上,湖内芦苇丛生,鱼跃于渊。每逢阴历四月初四,人们出银川城,向北乘舟,过大湖,赶往寺院参加一年一度的庙会。
海宝塔寺坐西向东,正门是三间歇山殿堂式山门,门楣匾额上“海宝塔寺”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是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题写的。进入山门,是天王殿和大雄宝殿,它们与南北侧厢房共同组成一个天井院落,为寺院前院。这里是从事佛教活动的主要场所。其后高台上是海宝塔,再由塔座之后,跨过天桥,可通向另一高台上的韦驮殿、卧佛殿,二殿与两侧厢房又组成一个天井小院,是塔寺后院。台下是僧院。海宝塔寺建筑都排列在一条东西向的中轴线上,层次分明,宏伟壮观。自寺院开放后,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在此举办盂兰盆会,四面八方的群众纷至沓来,热闹非凡。
高耸在大佛殿和韦驮殿之中的海宝塔,是寺内的主体建筑,又名“黑宝塔”,俗称“北塔”。这是一座方形九层十一级楼阁式砖塔,通高53.9米。塔建在一处方形宽阔的台基地上,台高5.7米,边长19.7米。台上四周有青砖砌花墙,东面正中有石阶可以登临塔座门。塔身平面呈方形,四壁出轩,每层四面设券门,均向外略有突出,构成鲜明的十二角形。塔身内为上下相通的方形空间,各层之间以木板相隔,沿木梯可登至顶层。塔身四面转角处均悬有风铃,风吹铃响,更觉宁静悠扬。塔上端为砖砌四角攒尖顶,顶上置方体桃形绿色琉璃塔刹。海宝塔建筑风格独特,方形的塔身,四面的券门,众多的棱角,四角的尖顶,为中国古塔所罕见,被视为中国古代建筑的杰作。
海宝塔的始建年代不详,据明代《弘治宁夏新志》记载:“黑宝塔,在城北三里,不知创建所由。”明《万历朔方新志》记:“黑宝塔,赫连勃勃重修。”赫连勃勃是南北朝时期大夏国国主,此人尊奉佛教,
海宝塔寺
崇尚建寺修塔。因此,海宝塔又有“赫宝塔”之名,清代《乾隆宁夏府志》又记:“海宝塔……盖汉、晋间物矣。”
海宝塔曾因地震被多次毁坏,多次重修。现在十一层的海宝塔就是乾隆年间重建的。重建时,少修了两层,并改以木梯从塔室内盘旋登临达顶。在塔之上,放眼四望,可一览银川塞上江南风貌。
1963年10月国家副主席董必武来宁视察工作时,曾健步登上塔顶,满怀豪情,写诗一首:“银川郊北赫连塔,高势孤危欲出云;直以方形风格异,由于本色火砖分;登临百级莫嫌陡,俯视三区极可欣;田野农民皆组社,庆丰收亦乐清芬。”多年来,国家曾先后投巨资对海宝塔和寺院建筑进行大力维修。增建了钟楼、鼓楼和厢房,设立了温室花房,扩建和粉饰了围墙,修筑了通往塔寺的公路,成立了管理部门。海宝塔寺以崭新的面貌成为宁夏的重要旅游景点。
2建筑
海宝塔寺
是一座方型9层11级楼阁式砖塔,由塔座、塔身和塔刹组成,通高53.9米。底层即塔座,中辟券门,门前立抱厦一间,突出了塔的入口处。抱厦的卷棚歇山顶起翘很高,玲珑俊俏。进门入室,室呈方形。塔的第二至第十层,平面形式完全相同,只是各部分尺寸有所收分。沿楼梯辗转而上,可达顶层。塔的顶部,在四角攒尖顶上置一庞大的桃形绿色琉璃塔刹,与灰色的塔身形成鲜明的对比,使人感到端庄明快的色彩美。寺院坐西朝东,占地面积一万八千平方米,主要建筑有山门、钟鼓楼、天王殿、大雄宝殿、海宝塔、玉佛殿和卧佛殿。这些建筑排列在一条东西走向的中轴线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