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

当前位置: 主页 > 寺庙道场 >

莆田市光孝寺

在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胜利路中段,有一座规模宏大的佛教古刹,它是1983年被国务院列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的梅峰光孝寺。 梅峰,古代又称梅子冈,因此山遍植梅树而得名。
在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胜利路中段,有一座规模宏大的佛教古刹,它是1983年被国务院列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的梅峰光孝寺。 
  梅峰,古代又称梅子冈,因此山遍植梅树而得名。隋唐时,梅峰仅有座观音亭。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梅峰的所有者李泮固求观音喜得贵子,舍梅子冈山地l00多亩,扩建为佛教庙宇。北宋祟宁二年(1103年),宋徽宗御书赐匾“梅林佛国”。翌年,又赐额“祟宁禅寺”。宋政和元年(1111年),敕改为“天宁万寿寺”。 
  后惠照法师任万寿寺的住持,将寺庙修缮一新。宋绍兴二年(1132年),住持惠泽等发愿铸造大钢钟。经过三次铸造,音色都不甚理想。直到宋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住持怀琇请名匠蔡通冶铸了一口铜钟,音色清朗,音量洪厚,凌晨时钟声可传到40里以外。从此,“梅寺晨钟”被列为莆田一景。在宋绍兴七年(1137年)时,宋高宗赐“报恩光孝寺”,宋绍兴十二年(1142年)称光孝寺,一直沿习至今。 
  宋朝的梅峰光孝寺在当地富豪李氏家族的支持和宋朝政府的扶持下,屡经扩建,殿堂雄伟,成为莆田境内四大丛林之一。在大雄宝殿边还建有梅峰书院,四周名士云集在这里谈经论道,著书立说,人称讲寺。梅峰寺住持惠深在法堂左侧建李公祠以纪念之。元朝时,朝廷在寺内设“官讲”,使梅峰寺成为名符其实的讲堂。后年久失修,逐渐衰败。 
  明朝永乐六年(1408年),住持规永法师予以重修。可惜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全寺被倭寇烧毁,仅存大雄宝殿和钟楼。到万历六年(1578年)由住持月珍法师募捐重修,后相继建起了伽蓝祠、香积、法堂、大士阁、山门和瞻拜亭。 
  清朝时,在顺治、康熙、雍正年间,光孝寺都进行了大规模的修建。1887年,钟楼失火,楼内那口宋代铜钟竞被火溶化。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由南洋回国的微嘉法师任光孝寺住持,四处集资,兴修了大维宝殿、方丈室、客堂、钟鼓楼、韦驮殿和禅堂等,又按宋时铜钟尺寸新铸了一口铜钟。钟高1.64米,外径1.04米,重1500公斤,钟身铸有《大悲咒》、《钟咒》全文,共543字,音色洪亮久久不绝。微嘉法师弟子众多,有近百人卓锡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等国,有海外廨院18座。从清朝末年始,光孝寺的维修费和日常开支都由海外廨院资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梅16光孝寺也作为佛教活动场所受到国家的保护。但“文化大革命”中,佛像被毁,僧众流散,殿堂改作他用,唯有清铸铜钟幸存下来。 
1979年,随着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全面落实,光孝寺重新作为佛教活动场所对外开放。海外信徒积极捐资,重建祖寺。在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和海内外佛教界的努力下,经过十年重建,梅峰光孝寺殿堂雄伟、佛像庄严,焕然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