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

当前位置: 主页 > 寺庙道场 >

国清寺

国清寺 国清寺位于浙江天台城北3公里的地方,和济南灵岩寺、南京栖霞寺、江陵玉泉寺并称天下四绝,是佛教天台宗发祥地,也是日本天台宗祖庭。 国清寺是我国创立的第一个佛教宗
国清寺
 
国清寺位于浙江天台城北3公里的地方,和济南灵岩寺、南京栖霞寺、江陵玉泉寺并称“天下四绝”,是佛教“天台宗”发祥地,也是日本天台宗祖庭。
 
国清寺是我国创立的第一个佛教宗派天台宗的发源地,始建于隋开皇十八年(598年),初名天台寺,后取“寺若成,国即清”改名为国清寺。
国清寺南宋列为“江南十刹”之一,现存建筑为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奉敕重修。
浙江天台国清寺与济南灵岩寺、南京栖霞寺、当阳玉泉寺并称我国寺院四绝。
 
 
国清寺位于浙江省天台县城关镇北4公里处,景区面积2.4平方公里;
 
 
国清寺始建于隋文帝开皇十八年(598年),是依据天台宗创始人智顗亲手所画的样式所建的。智顗开创天台宗
 
国清寺风景图集(1)(20张)后,想建一寺庙,作为该宗的正式祖庭,但限于资金,迟迟不得动工。他在临终遗书晋王,说:“不见寺成,瞑目为恨”。晋王杨广(后为隋炀帝)见书后,极为感动,便派司马王弘监造国清寺。 初建的国清寺寺址在现在大雄宝殿后面约100米处的八桂峰前山坡上。唐会昌中(约845年),原寺毁于火,旋即重建。唐大中五年(851年)著名书法家柳公权在寺后石壁上题写的“大中国清之寺”六个大字摩崖石主刻,至今仍清晰可辨。
从唐大中朝到清雍正朝的880多年间,国清寺几度或毁于兵火,或摧于风暴,但都是屡毁屡建。每次重修,寺宇规模都有所发展,位置也越来越往下移至山麓平旷地带。国清寺究竟何时移到现在的位置,并形成现在的布局已很难查考。但从明人李汶在《游天台纪略》一文中提到的国清寺“最后委藏处石泉,名锡杖泉”句分析,可见当时锡杖泉已在寺的最后,即今位置。那么说明至迟在明代,国清寺已移至今址,并基本完成现在的布局。另外,而今梅亭的位置上原建有迦蓝殿三间,系明代建筑,也可从旁说明。
  国清寺
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国清寺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整修,这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国清寺了。在大雄宝殿左侧有一座梅亭,亭前花坛植有老梅一株,苍老挺拔,传为天台宗五祖手栽,俗称“隋梅”。这大概是我国现存最老的一棵梅树了。解放前,因照料不周,隋梅曾数度枯萎;解放后,经过精心照料,隋梅转青,当花开时,疏枝横空,暗香浮动。
据推测“国清寺”这三个字可能确为雍正皇帝书写。
编辑本段
建筑特点
 
国清寺曾毁于武宗灭佛和北宋宣和二年。宋建炎二年修复,名列“五山十刹”之一。清雍正十一年下诏重
 
国清寺风景 图集(2)(11张)建,至清末、民国时期又有增建。寺院占地2公顷余,按四条南北轴线布列六百多间古建筑,面积超过1.3万平方米。
国清寺现存建筑总面积7.3万平方米、分为五条纵轴线,正中轴由南而北依次为弥勒殿、雨花殿、大雄宝殿、药师殿、观音殿;还有放生池、钟鼓楼、聚贤堂、方丈楼、三圣殿、妙法堂(上为藏经楼)伽蓝殿、罗汉堂、文物室等,大雄宝殿正中设明代铜铸释迦牟尼坐像。像背壁后,有以观音像为中心的慈航普渡群塑,殿两侧列元代楠木雕刻的18罗汉坐像。构成一个拥有2.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达7.3万平方米、8000余间房屋的古建筑群。
国清寺寺宇依山就势,层层递高,既有佛教建筑严整对称的特点,又给人以灵活
  国清寺
自如之感,殿东侧小院中一隋梅,传说为隋代天台宗五祖章安手栽,主干枯而复生,逢春繁花满树。
与其他名刹相比,国清寺的自然景观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寺中每一殿堂楼舍的建筑都十分精美,是祖国古代建筑的珍品。
寺内外古树名木广布,现存主要建筑是南宋时重建的隋塔、雍正年间重修的山门、弥勒殿、雨华殿和大雄宝殿等,以及建于清代中后期的西路三圣殿、罗汉堂和东二路的禅堂。西路的妙法堂和东一路的方丈楼、迎塔楼建于民国时期,均保存完好。
建于清早期的建筑为官式建筑,弥勒殿
  国清寺
和雨华殿为单檐歇山顶,大雄宝殿为重檐歇山顶,三圣殿、罗汉堂和禅堂是典型的南方厅堂建筑,妙法堂、方丈楼和迎塔楼为中西合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