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

当前位置: 主页 > 寺庙道场 >

海宝塔寺(2)

大雄宝殿为寺内主殿、殿内供奉释迦牟尼三身佛,端座莲台,两侧是十八罗汉,其神熊慈祥,造型各异,栩栩如生。穿过廊桥,便是玉佛殿,玉佛殿内供奉

大雄宝殿为寺内主殿、殿内供奉释迦牟尼三身佛,端座莲台,两侧是十八罗汉,其神熊慈祥,造型各异,栩栩如生。穿过廊桥,便是玉佛殿,玉佛殿内供奉著释迦牟尼佛成道像,此玉佛是一九九二年从缅甸请进,身高一.五米,是用整块金香玉雕琢而成,整座佛像洁白无瑕,光彩照人。海宝塔耸立在大雄宝殿和玉佛殿之间,是寺内的中心建筑。其後便是卧佛殿--卧佛七.六米长,神熊安详,通体贴金,光灿夺目。佛陀十大弟子恭立其後,给人以端庄肃穆之感。寺内各建筑染画楼,五彩缤纷。
海宝塔寺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银川市,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

海宝塔寺
在海宝塔寺中轴线上,耸立着一座巍峨壮丽、气势轩昂的古塔——海宝塔。海宝塔是宁夏古塔建筑史上的代表作,在中国佛教古塔建设上也具有一定的地位。1961年3月,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年来,海宝塔寺已作为佛教活动场所开放,并成为银川市著名的游览胜地。
塔 焚
乐途游民部落五周年2007西藏圣地婚礼航空旅行白皮书黄金周出游全攻略语塔婆、浮图,或称苏偷婆,窣堵坡,分别由巴利文thupa和梵文stllpa音译而来。东汉时期随着佛教传入中国,佛教三大建筑佛塔、寺院和石窟在我国兴盛起来。在近两千年的岁月里,中国传统的亭、台、楼、阁建筑形式与印度佛塔内容相结合,形成了具有中华民族建筑风格,又具有地方特色的建筑艺术。

海宝塔(16张)
3结构

塔的类别可以从不同角度来区分。按塔的构件类型分,有木塔、砖塔、砖木塔、石塔、铜塔、铁塔、金塔和琉璃塔等。从塔的层级来说,可分单层塔和多层塔,层数大都是七层或九层,也有十三层和十五层的,层数和一般为单数,表示吉祥如意。塔的平面最初为方形,宋代以后六角形、八角形和十二角形居多。从塔的造型上划分,又可分为楼阁式塔,密檐塔、喇嘛塔、金刚宝座塔等等。
古代建筑佛塔的地点,都是在寺院里或寺院的周围,凡有佛塔之处必然有寺院,有的地方是先有佛塔后建

海宝塔寺
寺院,如西安兴教寺。因此,佛塔和寺院两者密不可分。但由于年代久远,木质结构的殿堂被毁,不少地方只留下砖石结构的古塔点缀着名山胜水。
佛塔的具体位置,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一定的变化。在南北朝时塔是寺院的主体建筑,塔建在寺院的中心,佛殿围绕着佛塔。银川的海宝塔寺、河南登封县高山嵩岳寺就是以塔为主来布局的。到了隋唐时代,仍然以塔为寺院的崇拜对象,常常将塔建在大雄宝殿的前端,形成前塔后殿的布局方式。到宋代以后,以大雄宝殿所供佛像为崇拜对象,塔退居次要地位,有的将塔建在寺后边或附近的山上,以塔作为寺庙的标志,如山西交城的玄中寺就是这样。
4历史

海宝塔的始建年代不详,最早记载见於明代弘治年间撰写的《宁夏新志》∶「黑宝塔(即海宝塔)在城北三里,不知创始所由」。清乾隆年间,闽浙总督赵宏燮撰写《重修海宝塔记》,对此塔和海宝塔寺历史作了考证∶「旧有海宝塔,挺然插天,岁远年湮,面咸莫知所自始,惟相传赫连宝塔」。赫连勃勃是南北朝时期大夏国的创建人,他於西元四○七年创建大夏国,西元四三一年被吐彀浑所灭。当时宁夏地区大部分版图属後秦所有,後秦的创始人姚兴是一位颇有才华的帝王,在他统治的二十馀年当中,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儒学大兴,佛教盛行,特别是当姚兴灭了後凉後,便迎请天竺国高僧鸠摩罗什到长安,让众僧聚

海宝塔寺
会,佛徒有主,并「营寺塔,托意於佛,公卿以下,莫不依附」,「州郡化之,奉佛者十室而九」。佛教的传播和译经活动在北朝时达到了高峰。据此推测,海宝塔寺和海宝塔始建於後秦,而大夏国赫连勃勃又重修。一九七三年海宝塔毁於地震。现存海塔是清乾隆四十三年(一七七八年)重修的遗物。塔身为楼间式,全部使用青砖砌筑,共九层十一节,通高五十三.九米,平面呈正方型,四壁出轩,即每层四面设卷门的部分均向外突数十厘米,因而在正方型的平面上,又形成只线「十」字型,构成十二 角塔;每层出轩部分二侧各设一龛,龛眉突出。所有这些,都增添了塔身的华丽和立体感。海宝塔和立体感。海宝塔寺这种整体造型在我国古塔建筑中别具一格。
一九四九年后,政府对海宝寺的文物保护及寺院维修极为重视,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後,海宝塔寺从原文化部门移交给宗教部门管理,政府先後投资二百多万元,对海宝塔寺进行全面维修,新建了钟鼓楼,重塑佛像,扩建寺院,配制法器,设立机构,建全了僧团组织。国家领导人也曾来海宝塔寺参观。一九六二年国家副主席董必武来海宝塔寺题词,并亲手栽植松树以示留念。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邓小平同志也曾来海宝塔寺参观。一九八四年,国务院宗教局批准海宝寺为全国重点开放寺院之一。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为海宝塔寺传统的《盂兰盆》法会,届时广大佛教徒云集海宝塔寺,进行佛事活动,此时寺内香烟缭绕,钟声悠悠,悦耳的僧乐声,僧侣的诵经声,以及寺外广场的杂耍声,市中的叫卖声构成一副太平盛世的壮丽画面,使这座千年古刹在新的历史时期焕发出新的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