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

当前位置: 主页 > 寺庙道场 >

华严寺

华严寺 大同华严寺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辽金建筑,与其他寺院不一样,内有东方维纳斯,值得一看! 位于大同市西部,始建于辽代。它是依据佛教华严宗的经典《华严经》
华严寺
 
大同华严寺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辽金建筑,与其他寺院不一样,内有“东方维纳斯”,值得一看! 位于大同市西部,始建于辽代。它是依据佛教华严宗的经典《华严经》修建的。明中叶后整座寺院分为上、下二寺,各开山门,自为一体。1963年又合为一寺。
编辑本段
地理位置
 
大同华严寺位于大同古城内中心地带
© 2013 Baidu - Data © NavInfo & CenNavi & 道道通
大同华严寺
,下寺坡街14号,鼓楼西侧400米。
编辑本段
历史
 
大同始建于辽重熙七年(1038年),依据佛教经典《华严经》取“慈悲之华,必结庄严之果”的大乘教义而命名。寺院坐西向东,山门、普光明殿、大雄宝殿、薄伽教藏殿、华严宝塔等30余座单体建筑分别排列在南北两条主轴线上,布局严谨,规模宏大,占地面积达66000平方米,是我国现存年代较早、保存较完整的一座辽金寺庙建筑群。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华严寺殿宇嵯峨,气势雄伟壮观,是辽金时期我国华严宗重要寺庙
 
华严寺风光(2)(12张)之一。始建于辽,辽代佛教华严宗盛行,道宗亦曾亲撰《华严经随品赞》十卷,故云中( 即云中郡,今大同雁北一带)特建华严禅寺。因寺内曾奉安诸帝石像、铜像,当时还具有辽皇室祖庙性质。辽保大二年(1122年),寺内部分建筑毁于兵火,后重建,至元代初年仍不失为云中巨刹。明宣德、景泰年间大事重修,补塑佛像,勃然中兴。明中叶以后分上下两寺,各开山门,自成格局。清初寺院复遭摧折,康熙初年曾事修补,但风光难现。2008年,大同市启动名城复兴工程,投巨资对华严寺进行了大规模整修,恢复了辽金时期大华严寺的鼎盛格局。
现上下二寺虽连成为一体,仍各以一主殿为中心。上寺以金建大雄宝殿为主,分为两院,有山门、过殿、观音阁、地藏阁及两厢廊庑,高低错落,井然有序。下寺以辽建薄伽教藏殿为中心,保存有辽代塑像、石经幢、楼阁式藏经柜及天宫楼阁。下寺砖雕二门以东,又有天王殿、南北配殿和山门,别为一院。此寺主要殿宇皆面向东方,这与契丹族信鬼拜日、以东为上的宗教信仰和居住习俗有关。
编辑本段
重要景点
 
上华严寺
大雄宝殿:在华严寺内北隅。始建于辽,保大之乱(1122年)毁于 兵火,金天眷三年(1140年)依旧址重建。殿身东向,大殿面阔九间,进深五间, 单体建筑面积达1,559 平方米,矗立在4米余高的台上,是现存辽
  大同华严寺大雄宝殿
金时期最大的佛殿之一。 檐高9.5 米,庑殿项,正脊上的琉璃鸱吻规模甚大,高达4.5米,北端鸱吻系金代遗物, 历经风雨,至今光泽灿然。当心间及左右梢间辟门,形制古朴,为金代旧物, 门前所饰壶门,为已知较古者。殿内采用减柱法,减少内柱十二根,扩大了前 部空间面积,便于布列佛像和进行佛活动。殿内有五方佛和二十诸天等明代塑像,四周壁面为清代罕见。顶部天花板彩面共973块,大部为清代制作,所绘圆环、龙凤、花 卉、梵文等图案,极富变化。殿内还有一座2.5米高的木构楼阁模型,是仿制明代大 同城西北角的乾楼而作,为研究明代大同城楼结构的重要实物资料。
殿内四周墙上,绘满了巨幅壁画,规模之大,为全国的寺院壁画所罕见。内容丰富,除了佛讲《华严经》的“七处九会”外,还有佛传故事,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罗汉图和千手千眼观音等,均为鸿篇巨制,颇有气魄。
殿外的殿墙上嵌有四块石碑,为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书写的《易经》碑,弥为珍贵。
下华严寺
下华严寺位于上寺的东南侧,相距不远。1963年,分开了几百年之久的华严寺,终于又合成了一座大寺院。下寺大殿为薄伽教藏殿,意为佛教的经藏殿,建于辽重熙七年(1038年)。进入此殿,气氛与大雄宝殿截然不同。大雄宝殿内是色彩鲜艳,金碧辉煌;此殿内则是森沉冷肃,古色古香。殿内中央佛坛上,三尊大佛端坐于莲花座上,庄严静穆。身后有硕大的背光,背光内侧饰网目纹,外侧饰火焰纹。其两旁侍立的弟子则是清秀温静。诸菩萨造型优美,神态各异,表情生动。殿内侧沿壁排列重楼式壁藏38间,至后窗处作天宫楼阁5间,两侧以拱桥相连。壁藏分上下两层,上层为佛龛,下层为藏经的经橱。整个壁藏和天宫楼阁是一组辽代建筑模式,也是国内唯一规模宏大的壁藏制作。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誉为“海内孤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