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

当前位置: 主页 > 寺庙道场 >

上封寺

上封寺在高台寺上方,距南岳庙十公里,是南岳最早的古刹之一。隋朝以前叫光天观,被道教尊为第二十二福地。它就是后来的上封寺。 上封寺右上为观日台,左上为祝融峰,峰上的祝
上封寺在高台寺上方,距南岳庙十公里,是南岳最早的古刹之一。隋朝以前叫光天观,被道教尊为第二十二福地。它就是后来的上封寺。
 
上封寺右上为观日台,左上为祝融峰,峰上的祝融殿后是不语岩,岩上有巨石翘首,宛如一只巨龟在奋力向上爬行,被称为“金龟朝圣”。岩下不远的绝壁上有两石凌空,与悬岩相接,看上去摇摇欲坠,被称为会仙桥,每当月明之夜,这里隐约可以听到丝竹之音,传说是神仙们在桥上饮酒奏乐。从上封寺拾级而上有一片古林,树木奇形怪状,由于这里地势高,比较寒冷,从初冬到暮春都积着冰雪,树木的嫩枝多被摧折,为了适应生存,这里的树大都繁枝虬结,看上去卷曲臃肿。树林后有望日台,是元代所建,占地约一亩,站在望日台上可以看到很壮观的日出日落。
 
上封寺的历史
 
上封位于湖南省衡阳市南岳第一高峰祝融峰额下,是现今全国汉族佛教重点寺院之一。自隋大业年间(605-618年)建寺起,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上封寺在东汉时期系道教宫观,称“光天道观”,隋初为道教第二十二福地。大业年间,隋炀帝南巡至此,下旨改观为寺,赐名“上封寺”。但据宋朝陈田夫《总胜集》“光天观”一条记述,则光天观当别有基也。陈田夫是宋代道士,住南岳九真洞老圃庵,他来往七十二峰间三十余年,考证而成书,所引资料又是中唐初期的《衡岳十八高僧传》,该传写成时距隋代建寺年代尚近,所说应该是可靠的。
 
  正门
上封寺在南岳最高峰祝融峰侧,隋以前叫光天观,有司天霍王庙,道家称它为“第二十二光天坛福地”,是一座道教庙观。据《南岳十八高僧传》载,陈光在初,慧思和尚领徒至此建阁,作真徒上下经行听法之所。又《福地志》载:隋大业年间(605-618)。改建为寺。以其为“敕建”,故名“上封”。宋代敕建仍为“上封寺”沿袭于今。唐末诗僧齐已曾住此寺。北宋末,著名僧人佛心、善果,先后主持上封寺,殿宇规模逐渐扩大,香火也日渐旺盛。明嘉靖中(1522-1566)。新建天王殿,信士罗 铸四大天王铁像供于殿内。清康熙中(1662-1722),湖南巡抚周召南邀请名僧异目来寺作方丈,大修寺舍,建成一座四进两廊的大佛寺。异目并著有《上封寺志》一书(早佚)。同治年间(1862-1874),曾国荃捐资重修,费白银二万余两,寺宇一新。至民国时,寺宇又渐圮废。民国21年(1932)9月,宝生和尚受湖南省政府主席何键入请,出任上封寺住持。其时,寺院颓败,路径荒芜,寺产被豪绳侵夺,僧众散居岩洞、茅棚间。宝生担任主持后,率领僧众,经过三年的寺产清理和募化所得,重建了东西厢房、藏经阁、华严阁、祖堂、斋堂、僧寮库房和祝融峰避雨长亭,全部用石墙铁瓦,并在修了天王殿、大雄宝殿。新中国建立前,上封寺与祝圣、福严、南台、大善等寺为南岳佛教五大丛林之一。而上封寺在最高峰上,为游人必揽之胜,故自欺欺人唐以来,历久不衰。新中国建立后被列为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50年农历3月初,农民到寺要求减租退押,寺僧广亮、一微等当场诱杀了农民郭清连、郭俊育二人,群众因愤而烧了上封寺。其中天王殿、说法堂、寮房被烧毁无遗;其余殿堂也大部烧毁,寺因废。1984年,落实宗教政策,寺舍由南岳佛教协会管理。1987年以后重建天王殿、大雄宝殿、说法堂、祖堂、寮房、香积厨等四进两横大小房24间。栋宇扩大、装饰宏丽,恢复并超过以有的规模。
上封寺原来寺院规模宏大,共有四进,寺前左右各有一处石牌坊,山门之后是天王殿,为宋代所建,殿内曾供有明代嘉靖年间铁铸的四天王像,重达五千斤。可惜1950年一场大火,天王殿连同有名的穹林阁,一并化为灰烬。现在游客看到的上封寺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修复的了,规模小了许多不说,仅存的左牌坊孤零零地矗立在山门之外,只有坊额上那块刻有“上封寺”字样的汉白玉匾额仿佛还在向人们诉说着上封寺昔日的辉煌。[1]
编辑本段
上封寺的历史特色
 
上封寺肇建以后,其前期属天台宗,后期属禅宗,到宋朝则是禅宗黄龙派道场。上封寺的历史特色是生命持续力特别长,总维系着一丝香火不坠,不像福严、南台那样大起大落,寺废僧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