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龙寺
创建
该寺位于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柏树林街,是国务院确定的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据寺内碑刻载,卧龙寺创建于汉灵帝时(168—189年)。隋朝时称“福应禅院”,距今已一千八百多年。
更名卧龙
唐朝时,因寺内保存着吴道子在这里画的观音像,又称“观音寺"。唐懿宗咸通年间(860年)和僖宗乾符年间(874年),先後在寺内建立石刻陀罗尼经幢。宋初有高僧惠果入寺住持,终日高卧,时人呼为“卧龙和尚”。宋太宗时(976—997年)更寺名为“卧龙寺”。
重点保护单位
1957年7月31日被西安市人民政府列为陕西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卧龙寺
慈云悲曰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避难西安,给卧龙寺带来新的繁荣。慈禧太后施银千两重修殿宇,并建立石牌坊一座,宏大精美。慈禧还亲书“慈云悲曰”、“三乘迭耀”匾额赐寺,并为山门书额
“敕建十方卧龙禅林”。当时西藏、蒙古的喇嘛、王公们千里迢迢送来各类真品、佛像,其中佛像均诏令送卧龙寺供养,所以现在寺内小型怫像甚多。
卧龙寺历史上以禅宗道场为主,但兼传播其他宗派的经典、教义,被称作“各宗并弘道场”。如1922年,妙阔法师在这里讲解《唯识三十八颂》、《楞严经》等,1931年太虚法师开讲《金刚经》,1932年慈云法师讲《圆觉经》,1942年和1949年後,朗照法师任住侍,历讲《楞严经》、《法华经》等。
卧龙寺内碑石林立,文物荟萃。著名碑石有佛足迹碑、唐吴道子画观音像碑、明洪武十五年卧龙历史碑、明英宗正统十年(1445年)颁赐藏经碑、明武宗正德十六年(1521年)重修碑、清咸丰二年(1852年)重兴十行规 约碑、同治七年(l868年)卧龙历史碑、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太后捐银两重修碑、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传戒碑等。
这些石碑,碑文清晰,是研究唐朝及明清时期卧龙寺的重要史料,同时也具有绘画、书法价值。另有唐咸通及乾符年间石刻陀罗尼经幢和元朝石碑,字迹模糊不清。
重修
卧龙寺
自元至清,卧龙寺多次重修。现在寺内保存下来的元、明、清石碑多通,记述了这段历史。如明洪武十年(1377年)曾立石碑,现碑仍存大雄宝殿东边,“碑石显文如花朵,故人称开花碑”。明正德
十六年(1521年),重修殿宇。清咸丰二年(l852年),重兴为十方丛林,立碑记之。同治七年(l868年),重修殿堂,立“卧龙历史碑”。
佛足迹碑的佛足刻在《明卧龙禅寺碑》的阴面,碑正面铭文记述着卧龙寺的沿革。碑阴佛足迹碑在双足大指上均刻莲花,其馀四指皆刻卍字,足掌刻千幅轮、三钻、宝瓶、双鱼、宝剑等文,在图下有铭文曰:“大唐贞观中,有玄奘法师亲往西域求法,亲获瞻礼图归,进呈太宗皇帝,奉敕刻石供奉以广传焉。
文物荟萃
卧龙寺
卧龙寺文物荟萃,碑石林立,1957年被公布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计有:
1. 宋咸平六年铸造的铜质幽冥钟,重3000斤。造型精美,音质洪亮,亦称无眼钟。现复制悬于钟楼。
2. 宋碛砂版大藏经,计1532部,6362卷,刻印极其精美。民国二十四年,由朱子桥、叶恭绰等居士倡议,在上海影印多部,为慎重保护起见,转归陕西省图书馆收藏。影印之大藏经,长安兴教寺、户县草堂寺均有保存。
3. 明洪武二十年丁卯佛足迹碑,原碑已残,现又复制竖立院中。
4. 唐吴道子画观音像石碑,原碑在碑林,现已复制竖立院中。
5.唐乾封三年、咸通十二年陀罗尼经石幢两柱,现立于后院。
6. 梵文唵字碑,宋神宗时立,碑虽不存,而《金石萃编》有记载。已抄全文附后作参考。
7.开花碑,明英宗正统十年圣旨敕赐藏经文,由于石料满布花纹因名开花碑。
8. 明万历三十九年寺僧广梅重修碑。
9. 清道光十年重修卧龙寺碑,此碑是贺万年、贺万选二善士发心重修之记。
10.同治七年重修卧龙寺碑。
11.同治十三年建立卧龙寺清规碑。
12.光绪二十七年慈禧太后赐银千两重修卧龙寺碑,慈禧太后赐银御旨碑。
13.民国三十三年卧龙寺传戒碑。
14. 太极石,宽三尺,高二尺,自然形成的太极图模型,甚为稀奇。
15. 古钱石,二尺见方的青石,有自然形成的许多古钱的图样。
16. 有新请的中华大藏经,日本大正藏,香港印大藏经各一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