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禅寺剪影(一)(20张)顺着阶石,穿过花庭甬道,来到新建的报恩塔前。这座以现代建筑材料施工的高塔,高67米,15层。塔内设8厅,外造9廊,仿古建造8角飞檐,屹立突兀,为国内最高的石塔。塔旁新筑一座罗汉阁,塑有500罗汉,各具神态,栩栩如生。
西禅寺有白龟吐泉的遗址、唐代开山祖师懒安禅师塔内真心铭碑、五代慧棱法师塔、唐代七星井,还有弘一法师放生池碑......都是福州历史文化名城的见证。
海外新加坡双林寺,马来西亚摈城双庆寺,越南南普陀寺、二府庙、观音寺等寺院,都属西禅下院,至今仍由西禅寺派僧常住管理,所以说这里是福州与东南亚一带文化交流的窗口,每年许多国外高僧信徒登临参遏,又成古刹与众不同的一大景观。
编辑本段
历史
唐朝
唐朝时,西禅寺的高僧有大安和慧稜等。大安禅师(793-883年),又称懒安,福建福清县人,据寺内保存下
西禅寺
来的唐代碑刻《塔内真身记》载,大安法师是在黄檗山出家,24岁时在浦城县乾元寺受戒,后至江西参拜百丈怀海禅师,又在湖南沩山居住30年,接任沩山密印寺住持。兴建西禅寺时,大安回到怡山,从者甚众。咸通十四年(873年),唐懿宗赐其号延圣大师,并赐紫袈裟和开元藏经给西禅寺。在大安禅师的住持下,西禅寺有僧三千人,规模宏大。大安圆寂后,谥号圆智大师,骨葬于楞伽山(今祭酒岭),塔内有唐刻《塔内真身记》石碑。1953年,《塔内真身记》出土,现这一珍贵文物珍藏在西禅寺客堂,成为研究早期西禅寺历史的珍贵史料。慧稜法师俗姓孙,杭州盐官(今嘉兴海宁)人。在苏州通玄寺出家,曾到雪峰义存禅师门下参学三十年。后梁开平三年(909年),任西禅寺住持,当时有僧侣1700人。慧稜曾在法堂前后种植4株荔枝,现尚存西边一株,成为千年古物。后唐长兴三年(932年)慧稜圆寂后,葬于怡山丈室后。今寺内尚存慧稜禅师纪念塔及林文盛撰写的碑记,为西禅寺重要文物古迹之一。宋朝时,宗元和元智法师在天圣年间(1023-1031年)和嘉熙年间两次重
西禅寺
修西禅寺。宋时主持西禅寺的高僧还有文慧、如然等禅师。元朝至正九年(1349年),僧人又重修古刹。
宋朝
据宋代淳熙年间梁克家《三山志》载:“梁时有王霸仙人在怡山修道。”据传说,怡山是“飞凤落羊”的一块福地,是炼丹士王霸居所。后来王霸在皂荚树下“蝉蜕而去”,羽化成仙。接《福建通志》载:唐贞元中,观察使李若初登城楼望见有五种色彩的云在王霸住所上向天上飘去,于是就在原址上建冲虚观祀之。唐咸通八年(公元867年)观察使李景温延请长沙懒安禅师来此兴建佛寺。两年后改名清禅寺,不久又改名延寿寺。
西禅寺
五代
五代后唐长兴四年(公元933年)改名长庆寺。后遭战乱破坏,唯大殿、藏经阁、法堂、西僧堂尚
西禅寺
存。宋天圣年间(公元1023-1032年)复建。景祐五年(公元1038年)敕号“怡山长庆寺。”请顺治七年粤东空隐禅师来访懒安旧迹,巡远佟国鼎延请住持,捐金重建,未几复驰。清光绪间,微妙禅师,渡洋募金,兴废举坠,今之殿宇田园,皆其遗泽,寺周围垣内地一顷余,垣外同。福州旧时东西南北四郊均有禅寺,而长庆寺在西郊,故俗称“西禅寺”。
抗日战争期间
抗日战争期间,西禅寺被日军飞机炸毁,后由该寺监院证亮等以及在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各地的下院
西禅寺
积极募款修复,基本上保持了原有的布局。
文革
十年“文革”动乱,西禅寺再次遭劫,佛像全部被毁,殿堂被占无余。1979年,省、市政府落实宗教政策,西禅寺才得到重新开放。1982年国务院正式批准西禅寺为全国重点开放寺庙。海外华侨闻讯纷纷回国朝觐,谈禅、清禅、法禅、成雄、达贤、李光前、李成义父子,以及郑格如居士及其子郭鹤年、郭鹤举等为修复各殿堂慷慨解囊,并创建了玉佛楼,修建了报恩塔,使西禅寺的规模得到扩充。
西禅寺(7张)
西禅寺剪影(二)(11张)
明朝
元朝的方丈有佛铿和道杰。明朝正统二年(1437年),寺僧定心主持重修西禅寺。祟祯十年(1637年),明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