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

当前位置: 主页 > 经书 > 宝积部 >

大宝积经 第二十一卷(5)

作诸魔业者 眼所不能见 及余众生等 行见稠林者 甲胄不思议 亦非彼所见 无色无形像 无对无相待 甲胄不思议 故非眼所见 无名亦无相 远离一切相 甲胄无有

  作诸魔业者  眼所不能见
  及余众生等  行见稠林者
  甲胄不思议  亦非彼所见
  无色无形像  无对无相待
  甲胄不思议  故非眼所见
  无名亦无相  远离一切相
  甲胄无有边  故无相见者
  假如须弥箭  攒钻来中射
  甲胄不思议  令箭自摧折
  世界所有魔  亦以须弥箭
  于斯大甲胄  竞共来激射
  然于大甲胄  不损如毛端
  甲胄不思议  无能摧坏者
  由是诸菩萨  身心无变异
  甲胄不思议  谁能倾动者
  若以一念心  摧伏诸魔众
  菩萨不思议  魔军咸退散
  如是大甲胄  未尝有动摇
  一切诸众生  而无能见者
  一切诸众生  不知甲胄相
  是故诸众生  眼所不能见
  菩萨为依怙  能知一切法
  犹若胜金刚  斯为善被者
  不受一切法  救护诸众生
  顺诸佛法故  斯为善被者
  甲胄无所取  随顺一切法
  甲胄不思议  斯为善被者
  甲胄无示现  净治一切法
  诸法离言说  无能示现者
  不与色相应  不与受相应
  不与想行识  相应及和合
  不与内相应  不与外相应
  不与内外俱  相应及和合
  不与界相应  不与处相应
  若界若处中  亦无有和合
  不与地相应  不与水相应
  不与火风空  相应及和合
  不与欲相应  不与色相应
  不与无色界  相应及和合
  一切无所得  不与诸有作
  不与诸无作  相应及和合
  甲胄不思议  无住无和合
  无缚无解脱  亦无不相应
  甲胄无边际  不共声闻地
  不共独觉地  相应及和合
  乃至诸佛地  及与一切法
  一切不相应  一切不和合
  种种语言道  而无能及者
  甲胄无有边  无体难思故
  不与一切法  相应不相应
  甲胄不思议  超过一切数
  甲胄无有上  无缚无非缚
  亦无有色相  受想行识相
  不与彼诸相  相应及和合
  不与诸法相  相应不相应
  亦不与无相  相应及和合
  甲胄无有上  无缚无解脱
  一切诸法中  不堕一法数
  一切诸法中  甲胄不可得
  是故无有上  说名不思议
  甲胄无有色  无受亦无想
  无行亦无识  非诸蕴所摄
  如是勇猛者  被斯大甲胄
  身心无所得  不见微少法
  过诸思择故  清净心安住
  而常无怯弱  说名不思议
  坚固被甲胄  其心无所动
  不计诸劫量  说名不思议
  甲胄无有量  不取法非法
  以无时量故  说名不可量
  不起众生想  亦无有我想
  能知此想故  一切想不生
  亦知一切法  此法皆无相
  如是被甲胄  说名不思议
  复次无边慧。此大甲胄。名曰妙法严具庄严。亦名最上。不可坏故。亦名一切法无差别。不于少法作差别故。诸菩萨摩诃萨被此甲胄。持大慧力。乘于大乘最上之乘。无等等乘。大摄受乘。无边摄受乘。一切众生乘此乘者。于此乘中无不容受。然于此乘不增不减。能令众生安乐而住。亦令众生安乐而出。若有众生乘此决定安乐乘者。无有身心疲倦劳苦。无边慧。此乘映蔽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声。闻缘觉。及余诸乘而当出离。此乘无来无去无住无见无知。前际不可得后际不可得。中际不可得。三世平等犹如虚空。不离尘染。无有相待。无有障碍。亦无执着。以此乘故而当出离。此乘无量不可量故。本无碍相不住相故最上第一。乘此乘者无怯弱心。而发趣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边慧。此乘如灯如日月轮。为诸众生作大光明。此之大乘亦复如是。光照三千大千世界。无能映蔽无能障碍。能以无边大功德海。而发趣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边慧。此乘离闇。能除一切世间之病。超过一切世间之法摄大众生。非诸下劣所能乘也。唯除能被大甲胄者。如我所说。于无量劫救护众生。供养诸佛种种善根。资粮清净之所能乘。声闻缘觉及余下劣。系缚世间世间相应。或增上慢。慢所调伏一切外道无信之辈。尚不欲闻此乘之名。何况而能乘此乘也。若有众生游戏不可思议境界。乘此乘已如其胜愿。而发趣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边慧。此乘无际。初中后际不可了知。此乘际断。际不可得无边际。是乘际无量际。是乘际无边慧。乘无边际。亦无中际。无有少际而可断者。言际断者。以无少际说为际断。不分别际说为际断。如是名为此乘际断。际无所有说为中际。际无所有说为边际。际无所有以际说之。于彼际中际不可得。不可得故边际中际无际无断入于际门。入际门故此乘超过。于彼超过亦无所得。无边慧。何者为际。谓断常际。入语言故际则非际。彼断常际无有边际。以彼际相相无边故。所言际者无有分别。分别断故超过于际远离断常。无边慧。有身见者。则于际门有所依止。若无身见。则于际门无所执着。无执着故。于断常际乃能超过。无边慧。断常际者而无有实。但诳语言。于三有中分别二际。于彼二际。若不摄取若不相应。乃能超过断身见故。于二际门而无所执。无边慧。若诸菩萨摩诃萨。未离身见。则不名为被大甲胄乘于大乘。于彼际门则为执着。设欲断际起断际想。于前后际而有分别。若诸菩萨摩诃萨。已离身见。是则名为被大甲胄乘于大乘于彼际门则无所执。过二际已以安乐乘。而发趣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边慧。诸菩萨摩诃萨。以大慧力。能于一切住际之法不断不破。善巧方便摄取止观。修习无相得无相证。则为诸佛授法光明。法光明故一切际断。于彼际断亦无所执无有少际。于彼际门。若相应。若不相应。若忆念。若不忆念。于一切法。善巧方便安住止观。便获无边大法光明。法光明故远离黑闇怖畏毛竖。建大法幢出大梵音。大师子吼告众生言。汝等速来。于此大乘大安乐乘大调御乘大发趣乘。而发趣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诸众生演法光明。法光明故。能令众生被大甲胄乘此大乘。无边慧。诸菩萨摩诃萨。于此大乘此大甲胄勿生悭吝。当愿众生发菩提心。被此甲胄乘此大乘。于此大乘此大甲胄亦勿悭吝。而能展转劝诸众生。复愿众生被此甲胄乘此大乘而当出离。诸菩萨摩诃萨。住是行时。摄取佛国清净佛国。摄取声闻及诸菩萨圆满功德。以此无边大功德海。而发趣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边慧。此之大乘等于法界。此岸彼岸无可得者。然能运载一切众生。从此至于法界之中。无处相应。法界相应。甲胄相应。若于此乘等于法界。勤修习者。而发趣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边慧。譬如法界无有尘染。无能坏者。无能染者。此之大乘亦复如是。无坏无染无坏染故。而当趣于一切智智。是故此乘说为大乘。此乘无碍。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不能退转。以无著故而当趣于一切智智。是故此乘说为大乘。言大乘者谓大庄严。一切庄严无不入此大乘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