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

当前位置: 主页 > 经书 > 大乘般若部 >

第四百七十九卷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3)

如是一切皆如东方。 尔时,于此三千大千堪忍世界众宝充满,诸妙香花遍布其地,宝幢幡盖处处行列,花树、果树、香树、鬘树、宝树、衣树、诸杂饰树

  ——如是一切皆如东方。
  尔时,于此三千大千堪忍世界众宝充满,诸妙香花遍布其地,宝幢幡盖处处行列,花树、果树、香树、鬘树、宝树、衣树、诸杂饰树,周遍庄严甚可爱乐,如众莲华世界普华如来佛土妙吉祥菩萨、善住慧菩萨及余无量大威德菩萨摩诃萨本所住处。
  第三分舍利子品第二之一
  尔时,世尊知诸世界,若天魔梵,若诸沙门,若婆罗门,若诸菩萨摩诃萨众绍尊位者,若余一切于法有缘人非人等,皆来集会,便告具寿舍利子言:“若菩萨摩诃萨欲于诸法等觉诸相,应学般若波罗蜜多。”
  时,舍利子闻佛所说,合掌恭敬而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欲于诸法等觉诸相,应学般若波罗蜜多?”
  佛告具寿舍利子言:“诸菩萨摩诃萨应以无住而为方便,安住般若波罗蜜多,所住、能住不可得故;应以无舍而为方便,圆满布施波罗蜜多,施者、受者不可得故;应以无护而为方便,圆满净戒波罗蜜多,犯无犯相不可得故;应以无取而为方便,圆满安忍波罗蜜多,动不动相不可得故;应以无策而为方便,圆满精进波罗蜜多,身心勤怠不可得故;应以无思而为方便,圆满静虑波罗蜜多,有味、无味不可得故;应以无执而为方便,圆满般若波罗蜜多,有无性相不可得故。
  “复次,舍利子,诸菩萨摩诃萨安住般若波罗蜜多,以无所得而为方便,应修四念住、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觉支、八圣道支;应修空解脱门、无相解脱门、无愿解脱门;应修四静虑、四无量、四无色定;应修八解脱、九次第定;应修九想,何等为九?谓膖胀想、浓烂想、异赤想、青瘀想、啄啖想、离散想、骸骨想、焚烧想、厌坏想;应修十随念,何等为十?谓佛随念、法随念、僧随念、戒随念、舍随念、天随念、入出息随念、厌随念、死随念、身随念;应修十想,何等为十?谓无常想、苦想、无我想、不净想、死想、一切世间不可乐想、厌食想、断想、离想、灭想;应修十一智,何等十一?谓苦智、集智、灭智、道智、尽智、无生智、法智、类智、世俗智、他心智、如说智;应修有寻有伺三摩地、无寻唯伺三摩地、无寻无伺三摩地;应修未知当知根、已知根、具知根;应修不净处观、遍处观、一切智智;应修奢摩他、毗钵舍那;应修三明、四无碍解、四无所畏;应修不退转五神通;应修六波罗蜜多、七圣财、八大士觉、九有情居智;应修如来十力、十八佛不共法;应修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应修一切相、微妙智等无量无边不可思议诸佛功德,如是诸法不可得故。
  “复次,舍利子,若菩萨摩诃萨欲疾证得一切智智,应学般若波罗蜜多;欲疾圆满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一切有情心行相智,应学般若波罗蜜多;欲拔一切烦恼习气,应学般若波罗蜜多;欲入菩萨正决定位,应学般若波罗蜜多;欲超声闻、独觉等地,应学般若波罗蜜多;欲住菩萨不退转地,应学般若波罗蜜多;欲得殊胜六种神通,应学般若波罗蜜多;欲知一切有情心行转变差别,应学般若波罗蜜多;欲胜一切声闻、独觉智慧作用,应学般若波罗蜜多;欲得一切陀罗尼门、三摩地门,应学般若波罗蜜多;欲以一念随喜之心超过一切声闻、独觉所有布施,应学般若波罗蜜多;欲以一念随喜之心超过一切声闻、独觉所有净戒,应学般若波罗蜜多;欲以一念随喜之心超过一切声闻、独觉定慧解脱解脱知见,应学般若波罗蜜多;欲以一念随喜之心超过一切声闻、独觉静虑解脱等持等至及余善法,应学般若波罗蜜多;欲以一念所修善法超过一切异生、声闻、独觉善法,应学般若波罗蜜多;欲行少分布施、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为诸有情方便善巧,平等回向一切智智,便得无量无数功德,应学般若波罗蜜多。
  “复次,舍利子,若菩萨摩诃萨欲令所修布施、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速得圆满离诸障碍,应学般若波罗蜜多;欲得世世常见诸佛,恒闻正法,得佛觉悟,蒙佛忆念,教诫教授,应学般若波罗蜜多;欲得佛身具三十二大丈夫相、八十随好具足庄严,应学般若波罗蜜多;欲生佛家入童真地,常不远离诸佛菩萨,应学般若波罗蜜多;欲以种种胜善根力,随意能引上妙供具,供养恭敬尊重赞叹一切如来应正等觉,令诸善根疾得成满,应学般若波罗蜜多;欲满一切有情所求饮食、衣服、床榻、卧具、病缘医药、种种花香、灯明、车乘、园林、舍宅、财谷、珍宝、严具、伎乐,及余种种王等所受上妙乐具,并世出世诸妙善法,应学般若波罗蜜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