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

当前位置: 主页 > 经书 > 大乘般若部 >

第五百七十八卷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5)

尔时,世尊复依遍照如来之相,为诸菩萨宣说般若波罗蜜多得诸如来秘密法性及一切法无戏论性、大乐金刚不空神咒金刚法门初、中、后位最胜第一甚深理

  尔时,世尊复依遍照如来之相,为诸菩萨宣说般若波罗蜜多得诸如来秘密法性及一切法无戏论性、大乐金刚不空神咒金刚法门初、中、后位最胜第一甚深理趣无上法门,谓大贪等最胜成就,令大菩萨大乐最胜成就;大乐最胜成就,令大菩萨一切如来大觉最胜成就;一切如来大觉最胜成就,令大菩萨降伏一切大魔最胜成就;降伏一切大魔最胜成就,令大菩萨普大三界自在最胜成就;普大三界自在最胜成就,令大菩萨能无遗余拨有情界,利益安乐一切有情,毕竟大乐最胜成就。所以者何?乃至生死流转住处,有胜智者齐此常能以无等法,饶益有情不入寂灭;又以般若波罗蜜多方便善巧成立胜智,善办一切清净事业,能令诸有皆得清净;又以贪等调伏世间,普遍恒时乃至诸有,皆令清净自然调伏;又如莲花形色光净,不为一切秽物所染;如是贪等饶益世间,住过有过常不能染。又大贪等能得清净、大乐、大财、三界自在,常能坚固饶益有情。
  尔时,如来即说神咒:
  “纳慕薄伽筏帝(一) 钵刺壤波罗弭多曳(二) 薄底(丁履切,下同)筏攃(七葛切)罗曳(三) 罨跛履弭多窭拏曳(四) 萨缚呾他揭多跛履布视多曳(五) 萨缚呾他揭多奴壤多奴壤多邲壤多曳(六) 呾姪他(七) 钵刺[口+兮](一第切,下同)钵刺[口+兮](八) 莫诃钵刺[口+兮](九) 钵刺壤婆娑羯囇(十) 钵刺壤路迦羯囇(十一) 案驮迦罗毗谈末泥(十二) 悉递(十三) 苏悉递(十四) 悉殿都漫薄伽筏底(十五) 萨防伽孙达囇(十六) 薄底筏攃囇(十七) 钵刺娑履多喝悉帝(十八) 叁磨湿嚩婆羯娑囇(十九) 勃[口+陀]勃[口+陀](二十) 悉[口+陀]悉[口+陀](二十一) 剑波剑波(二十二) 浙罗浙罗(二十三) 曷逻嚩曷逻嚩(二十四) 阿揭车阿揭车(二十五) 薄伽筏底(二十六) 麽毗滥婆(二十七) 莎诃(二十八)
  “如是神咒,三世诸佛皆共宣说、同所护念,能受持者一切障灭,随心所欲无不成办,疾证无上正等菩提。”
  尔时,如来复说神咒:
  “纳慕薄伽筏帝(一) 钵刺壤波罗弭多曳(二) 呾姪他(三) 牟尼达继(四) 僧揭洛诃达继(五) 遏奴揭洛诃达继(六) 毗目底达继(七) 萨驮奴揭洛诃达继(八) 吠室洛末拿达继(九) 叁漫多奴跛履筏刺呾那达继(十) 窭拿僧揭洛诃达继(十一) 萨缚迦罗跛履波刺那达继(十二) 莎诃(十三)
  “如是神咒是诸佛母,能诵持者一切罪灭,常见诸佛得宿住智,疾证无上正等菩提。”
  尔时,如来复说神咒:
  “纳慕薄伽筏帝(一) 钵刺壤波罗弭多曳(二) 呾姪他(三) 室囇曳(四) 室囇曳(五) 室囇曳(六) 室囇曳细(七) 莎诃(八)
  “如是神咒具大威力,能受持者业障消除,所闻正法总持不忘,疾证无上正等菩提。”
  尔时,世尊说是咒已,告金刚手菩萨等言:“若诸有情于每日旦,至心听诵如是般若波罗蜜多甚深理趣最胜法门无间断者,诸恶业障皆得消灭,诸胜喜乐常现在前,大乐金刚不空神咒现身必得,究竟成满一切如来金刚秘密最胜成就,不久当得大执金刚及如来性。
  “若有情类未多佛所植众善根、久发大愿,于此般若波罗蜜多甚深理趣最胜法门,不能听闻、书写、读诵、供养恭敬、思惟、修习;要多佛所植众善根、久发大愿,乃能于此甚深理趣最胜法门,下至听闻一句一字,况能具足读诵、受持!
  “若诸有情供养恭敬、尊重赞叹八十殑伽沙等俱胝那庾多佛,乃能具足闻此般若波罗蜜多甚深理趣。若地方所流行此经,一切天、人、阿素洛等皆应供养如佛制多。有置此经在身或手,诸天、人等皆应礼敬。
  “若有情类受持此经多俱胝劫,得宿住智,常勤精进修诸善法,恶魔外道不能稽留;四大天王及余天众,常随拥卫未曾暂舍,终不横死枉遭衰患;诸佛菩萨常共护持,令一切时善增恶减;于诸佛土随愿往生,乃至菩提不堕恶趣。
  “诸有情类受持此经,定获无边胜利功德,我今略说如是少分。”
  时,薄伽梵说是经已,金刚手等诸大菩萨及余天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般若经第十一会序
  明寺沙门玄则撰
  盖万德相照,统之者三身;万行相资,都之者六度。若冲虚之六翮,伺尘之六情矣!故每因别会,各彰其分焉。至如利物之基,舍著之渐,详其要也,无出施乎!但施有沦升,良资诱析,所以室罗复集,檀那肇唱。欲令三坚失守,十度成津,即当蹑四誓之修期,排七空之秘键,轹二乘而之直上,摧三轮以遐鹜。纠以唯识,何国城之可依?斥以假名,岂头目之为我?推之以随喜,则不植而自滋矣;终络之以回向,则不劝而自覃矣;控之以菩提,则不迁而自致矣;权之以方便,则不念而自融矣。故不患物之少也,患夫用心之不弘;不患施之难也,患夫忘取之不易。其有严心以为净,是未臻其严矣;趣寂以为真,是未会其寂矣。又况名誉福乐之求,王贼水火之虑,其于致极,不亦弭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