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事经 第二卷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一法品第一之二 吾从世尊。闻如是语。苾刍当知。若有于贪未如实知。未正遍知。未能永断。彼于自心。未离贪故。不能通达。不能遍知。不能等觉。不能涅槃。不能证得无上安乐。若有于贪已如实知。已正遍知。已能永断。彼于自心。已离贪故。即能通达。即能遍知。即能等觉。即能涅槃。即能证得无上安乐。是故于贪应如实知。应正遍知。应求永断。于佛法中。当修梵行。尔时世尊。重摄上义。而说偈言 若于贪未知 彼去涅槃远 于贪已知者 去涅槃不遥 我观诸有情 由贪之所染 还来堕恶趣 受生死轮回 若能正了知 永断此贪者 得上沙门果 毕竟不受生 吾从世尊。闻如是语。苾刍当知。若有于嗔未如实知。未正遍知。未能永断。彼于自心。未离嗔故。不能通达。不能遍知。不能等觉。不能涅槃。不能证得无上安乐。若有于嗔已如实知。已正遍知。已能永断。彼于自心。已离嗔故。即能通达。即能遍知。即能等觉。即能涅槃。即能证得无上安乐。是故于嗔应如实知。应正遍知。应求永断。于佛法中。当修梵行。尔时世尊。重摄上义。而说颂曰 若于嗔未知 彼去涅槃远 于嗔已知者 去涅槃不遥 我观诸有情 由嗔之所染 还来堕恶趣 受生死轮回 若能正了知 永断此嗔者 得上沙门果 毕竟不受生 吾从世尊。闻如是语。苾刍当知。若有于痴未如实知。未正遍知。未能永断。彼于自心。未离痴故。不能通达。不能遍知。不能等觉。不能涅槃。不能证得无上安乐。若有于痴已如实知。已正遍知。已能永断。彼于自心。已离痴故。即能通达。即能遍知。即能等觉。即能涅槃。即能证得无上安乐。是故于痴。应如实知。应正遍知。应求永断。于佛法中。当修梵行。尔时世尊。重摄上义。而说颂曰 若于痴未知 彼去涅槃远 于痴已知者 去涅槃不遥 我观诸有情 由痴之所染 还来堕恶趣 受生死轮回 若能正了知 永断此痴者 得上沙门果 毕竟不受生 吾从世尊。闻如是语。苾刍当知。若有于覆未如实知。未正遍知。未能永断。彼于自心。未离覆故。不能通达。不能遍知。不能等觉。不能涅槃。不能证得无上安乐。若有于覆已如实知。已正遍知。已能永断。彼于自心。已离覆故。即能通达。即能遍知。即能等觉。即能涅槃。即能证得无上安乐。是故于覆。应如实知。应正遍知。应求永断。于佛法中。当修梵行。尔时世尊。重摄上义。而说颂曰 若于覆未知 彼去涅槃远 于覆已知者 去涅槃不遥 我观诸有情 由覆之所染 还来堕恶趣 受生死轮回 若能正了知 永断此覆者 得上沙门果 毕竟不受生 吾从世尊。闻如是语。苾刍当知。若有于恼未如实知。未正遍知。未能永断。彼于自心。未离恼故。不能通达。不能遍知。不能等觉。不能涅槃。不能证得无上安乐。若有于恼已如实知。已正遍知。已能永断。彼于自心。已离恼故。即能通达。即能遍知。即能等觉。即能涅槃。即能证得无上安乐。是故于恼。应如实知。应正遍知。应求永断。于佛法中。当修梵行。尔时世尊。重摄上义。而说颂曰 若于恼未知 彼去涅槃远 于恼已知者 去涅槃不遥 我观诸有情 由恼之所染 还来堕恶趣 受生死轮回 若能正了知 永断此恼者 得上沙门果 毕竟不受生 吾从世尊。闻如是语。苾刍当知。若有于忿未如实知。未正遍知。未能永断。彼于自心。未离忿故。不能通达。不能遍知。不能等觉。不能涅槃。不能证得无上安乐。若有于忿。已如实知。已正遍知。已能永断。彼于自心。已离忿故。即能通达。即能遍知。即能等觉。即能涅槃。即能证得无上安乐。是故于忿。应如实知。应正遍知。应求永断。于佛法中。当修梵行。尔时世尊。重摄上义。而说颂曰 若于忿未知 彼去涅槃远 于忿已知者 去涅槃不遥 我观诸有情 由忿之所染 还来堕恶趣 受生死轮回 若能正了知 永断此忿者 得上沙门果 毕竟不受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