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

当前位置: 主页 > 经书 > 经疏部 >

法华义疏 第十二卷(6)

问。此经会三归一。何故更示三乘 答。虽明会三归一而不失开一为三。从经初以来明于正说。谓摄用归体。故会三归一。今辨流通从体起用。故于一说三

  问。此经会三归一。何故更示三乘
  答。虽明会三归一而不失开一为三。从经初以来明于正说。谓摄用归体。故会三归一。今辨流通从体起用。故于一说三
  问。妙音品有菩萨身。今何故无耶
  答。彼不明三乘义故有菩萨身。今欲辨三乘之义菩萨身摄入佛乘故不说也
  问。观音为是佛现佛身为非佛耶
  答。经出不同。观音三昧经云。观音在我前成佛名正法明如来。我为苦行弟子。又云。我与观音俱时成正觉。又观音授记经云。观音于金光游戏佛所初发道心。彼国王名威德王。威德王入禅定二童子忽左右两面生。王起定问其名字。二童子说偈答。初就第一义门答无名。次就世谛门答有名。弥陀佛灭后世界出法音不断。彼佛于中夜入灭观音补处。世界转名众宝普集庄严。佛号普光功德山王。大势至补观音处。佛号善住功德宝王也。金光师子佛及弥陀佛皆有三乘。后二佛唯菩萨乘。闻此二佛名者得转女身却四十劫生死之罪
  问。观音云何于此土有缘
  答。弘猛海慧经云。昔此阎浮提有王名善首。有五百子。第一子名善光。值空王观音佛发十大愿。初愿得一切法。次愿得波若船。三愿值智慧风。四愿得善方便。五愿度一切人。六愿使超苦海。七愿得戒足。八愿登涅槃山。九愿会无为舍。十愿同法性身。皆以大悲观音为首也。观世音发愿。愿我未来作佛字观世音。三称我名不往救者不取妙色身。持此愿者清净庄严一室。以于此土行菩萨道故此土有缘
  问。而为说法说何等法
  答。说法不定。一者一身说一法门。二者一身说一切法门。三者一切身说一法门。四者一切身说一切法门。华严经中善知识但说一法门。今观世音现一切身说一切法门。梵王下第二示凡方便。又开三别。一天。二人。三杂类。天有三双。第一双欲色两界初王。第二双欲色两界后王。第三双欲色两界之臣。虽有三双不出君臣也。有人言。天大将军是天力士。如钵建提之类。亦如那罗延之流。有人言。是鬼神。如金光明散[日*旨]大将。散[日*旨]大将属毗沙门。出大集经。有人言。是韦陀天毗纽天也。毗沙门是北方天王。此云多闻。恒护佛道场常闻说法。故云多闻也。小王身下第二明人方便。亦开为二。初一示王身。次示臣身。臣身中有四。初示豪杰身。二示四众身。三示妇女身。四示童真身。居士有二种。一居舍之士故名居士。二居财一亿故名居士。即今文是也。婆罗门者此云外意。亦名净行。次示八部身
  问。何故受龙身等不得道耶
  答。乘急戒缓四句。一者乘缓戒急者生天人中不得道。二乘急戒缓者生鬼龙趣而得道。三乘戒俱急者生天人而得道。四俱缓者生余趣不得道。金刚神下第三示非凡非圣身。既为鬼神属四天处住。是故非圣身。实是楼至佛故非凡。楼至此云啼哭佛。独住半贤劫度众生。无尽意下第二总结。是故汝等下第二劝供养。又开六别。一劝供养。二受旨。三观音不受。四重请。五佛命。六受施回奉二尊
  问。无尽意是出家菩萨。云何有璎珞
  答。虽是出家不拘小道。二云是在家菩萨。涅槃云。入无供众列者此是他方在家菩萨。本非娑婆旧住故不持供来也。而言法施者如法布施也。又为法故施也。又达财法不二也。观音不肯受者一欲生施主殷重心故。二欲让二尊故。三示少欲知足故。后明观音受者一上顺佛旨。二下愍群生。分作二分者欲展转生施主福故。举二尊者示生灭平等不二故。释迦现生为智。多宝涅槃为断。示智断为福田故。无尽意下第三前既明施主福田竟。今第三总结称叹也。尔时持地下第三明双叹。就文为三。初明能叹人。言持地者即地能持故名持地。以其人得此三昧故以为名。即从座起下第二明叹之仪则。前白佛言下第三正叹。持地去佛座远。今起近佛前故云前白。观世音菩萨品自在之业者即牒初名也。以三业自在故故称自在之业。普门示现神通力者牒普门三轮德也。当知是人下正称叹也。佛说是下第四双益。初列得益之人。皆发无等等下第二正明得益。佛道无等。唯佛与佛等故名此道为无等等。所以名佛为无等等。复云无等等者佛具二义。一下有所异。二上有所齐。下有所异名为无等。上有所齐云无等等。以佛名无等等。今发佛心故云发无等等心也
  陀罗尼品第二十六
  护难弘经二品。一以人护难如观音品说。今欲说神咒法护难故有此品来也。二者有多一两门。上来明诸菩萨各各弘道利物。名为一门。今品明众人说神咒。谓多人共弘道利物故有此品。三者说法华有种种门。或法或人或显或密。如上说因果即就法门说法华。说诸菩萨德行即是就人门说法华。此人法二种即显现门说法华。今明神咒谓秘密门说法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