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

当前位置: 主页 > 经书 > 经疏部 >

妙法莲华经玄赞 第十四卷(4)

赞曰。第二寻光诣佛。有二。初持宫.华以推觅。后见佛.众以忻然 经。时诸梵天王(至)愿垂纳受 赞曰。下第三段礼赞请转。有二。初供养。后请转。此

  赞曰。第二寻光诣佛。有二。初持宫.华以推觅。后见佛.众以忻然
  经。时诸梵天王(至)愿垂纳受
  赞曰。下第三段礼赞请转。有二。初供养。后请转。此长行供养
  经。尔时诸梵天王(至)我等今敬礼
  赞曰。四颂半赞分四。一颂赞礼。一颂半叹希有。一颂叹为眼目。一颂叹为慈父。此初也。迦陵频伽妙音鸟也。以声柔软清亮哀雅故以为喻
  经。世尊甚希有(至)诸天众减少
  赞曰。叹希有也
  经。今佛出于世(至)今得值世尊
  赞曰。初一叹眼目。后一颂慈父
  经。尔时诸梵天王(至)忍善者增益
  赞曰。此请转也。叹佛生益。忍善者增益谓入圣道。其义可知
  经。尔时大通(至)默然许之
  赞曰。第四大段佛默然许
  经。又诸比丘(至)为佛出世间
  赞曰。第三南方。准前有四此睹光惊议。有二。初众梵惊议。后一天请求
  经。尔时五百(至)转法轮
  赞曰。第二寻光诣佛。有二。初持宫华以推觅。后见佛众以忻然
  经。时诸梵天王(至)唯愿垂纳受
  赞曰。下第三段供养请转。中初供养后请转。此初也初二颂半叹佛后一颂请受
  经尔时诸梵天王(至)当演深远音
  赞曰。请转。中初长行后偈颂。文意可知
  经。尔时(至)默然许之
  赞曰。第四大段。佛默然许
  经。西南方(至)亦复如是
  赞曰。第四例余六方。事意同前恐繁故例
  经。尔时上方(至)为佛出世间
  赞曰。第五上方。有三无第四许。此即睹光惊议。有二。初众梵惊议。后一天请求
  经。尔时五百(至)转法轮
  赞曰。第二寻光诣佛。有二。初持宫华以推觅。后见佛众以忻然
  经。时诸梵天王(至)愿垂纳处
  赞曰。下第三段供养请转。有二。初供养后请转。初中又二。此长行也
  经。时诸梵天王(至)广度于一切
  赞曰。十颂半分四。初七颂半赞佛德。次一颂见佛生喜。次一颂请纳。后一颂回向。初中有二。初二颂标。后五颂半释。此初也。初颂叹能拔苦。后颂叹能与乐。免音无远反引也。作挽有作勉亡辨反。勖励也。国语云。父勉其子。兄勉其弟。犹勤强也。萌音莫耕反芽也始也冥昧貌。众无知也。汉书氓群黎也。涅槃名甘露门。谓圣道或理名甘露。教名为门
  经。于昔无量劫(至)死多堕恶道
  赞曰。下五颂半释。中有二。初四颂半生死轮回。后一颂释佛能拔。初中又二初。二颂受苦果。后二颂半行恶因。此初也
  经。不从佛闻法(至)常堕于恶道
  赞曰。此行恶因。意可知也。文有二。初二颂半在家行恶行后一颂外道行恶行。乐谓人天乐果。乐想者谓乐因。又乐者所取乐境。乐想者能取乐之想。又乐谓乐受自体。乐想谓苦对治乐。谓寒热等暂息灭时假名乐故
  经。佛为世间眼(至)故现于世间
  赞曰。此一颂释佛能拔
  经。超出成正觉(至)喜叹未曾有
  赞曰。二明见佛生喜
  经。我等诸宫殿(至)皆共成佛道
  赞曰。第三段一颂请纳。第四段一颂回向
  经。尔时五百(至)无量劫习法
  赞曰。此赞请转也。一颂赞一颂请
  经。尔时大通智胜如来(至)十二行法轮
  赞曰。上明供养请转。下第二段明许可为转。有四。一标许可为转。二明余所不能。三彰所转之法。四显生闻获益。此初也。三转有二。一自二他。今为他转非佛自转。此苦圣谛名示相转。此应遍知是劝修转。此已遍知是作证转。此行法轮以移动运是转义故。是一一转令闻法者发生无漏真圣慧眼。随其次第。于去.来.今苦谛之中。生智.明.觉。如是一转总别四行。三转谛谛皆有十二行相。然数等故但说三转十二行相。三转如次显示令入见.修.无学等三。如前第四卷疏中解
  经。若沙门(至)所不能转
  赞曰。二明余所不能。未正证故。唯佛可为一切师故。知一切故
  经。谓是苦(至)是苦灭道
  赞曰。下彰所转轮之境。于此生智名行法轮。法轮境有二。一四谛二十二缘。此初也。且举示相余例可知。四谛略以五门分别。一出体.二释名.三废立.四释妨.五诸门
  出体者。对法等说。有情世间.及器世间。诸有漏法性逼迫故皆是苦谛。集有二义。一招感异熟无记果义。对法等说。谓诸烦恼及所起业名为集谛。唯识等说十二支中。五亦集谛摄。业烦恼性故。余无记法皆非集谛。然唯说爱为集谛者。由最胜故。二为因能得有漏果义。即诸有漏在内身中。三性诸法能为依因。有异熟者皆是集谛。瑜伽等说十二支中。逆观老死有二种因。一者粗生谓即生支。二者细生谓爱.取.有。乃至观前齐识退还。此等皆名老死之集。故知依因无记等法亦名为集。不说非支亦名为集。真如.择灭.不动.想受灭诸无为名为灭谛。对法论说真如.圣道.烦恼不生名为灭谛。此说灭依.能灭.灭性。正智所证真如境上。有漏法灭。假实合是灭谛之相。无漏五蕴名为道谛。对法等说。资粮道.加行道.见道.修道.究竟道皆名道谛。依道自性.及道眷属以显道谛。由此四谛摄诸法尽。故涅槃经迦叶问言。如佛一时入申首林。取小树叶告诸比丘。我已所说如手中叶所未说法如林中叶。而言四谛摄诸法尽。若摄尽者。则是已说一切法尽。云何言未说如林中叶。若不摄尽者。应有五谛。世尊告言。四谛摄尽。然总说言此是苦谛。二乘不能知分别诸苦有无量相。非诸声闻.缘觉所知。乃至道谛亦复如是。此中意说。然虽四谛摄诸法尽。巨细分别二乘等不知故言未说。非有五谛。依诠显实真如亦是灭谛所摄。故对法言灭性正是灭谛所摄。涅槃亦说四谛所摄。故言二乘有苦有谛而无有实。菩萨具有。余三亦然废诠谈旨即非灭谛。故瑜伽中。四谛之外说非安立谛。上依种类总说四谛。若依法体有粗有妙。能知之。智有上有下胜鬘依此说有八谛。谓有作四圣谛.无作四圣谛。如是八圣谛非二乘所知。即新翻经云安立谛.非安立谛。有作四圣谛者。分段生死十二因缘名苦。烦恼及业名集择灭名灭。生空智品名道。无作四圣谛者变易生死五蕴名苦。所知障名集。无住涅槃名灭。法空智品名道。如前已说。今依总相或依分段。转四谛轮。为二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