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

当前位置: 主页 > 经书 > 经疏部 >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 第十一卷(8)

疏。由异体相容者。即别取前第四异体相入门中一半之义。然入通能入所入。多就能说。容亦有能容所容。亦就能说。然所入即是能容。所容即是能入。今

  疏。由异体相容者。即别取前第四异体相入门中一半之义。然入通能入所入。多就能说。容亦有能容所容。亦就能说。然所入即是能容。所容即是能入。今微细门。但取容义。不取入义。故云一半。疏。异体相即具隐显门等者。释此隐显。疏有三重。此即初也。若尔相即应同隐显耶。答。上来九门。但有即入同异四义。用斯四义。以成十玄故。一义中容有多义。此中由此即彼故。此隐彼显。由彼即此故。彼隐而此显。由相即故。成隐显义。成门已竟。义则不同。谓相即要此彼合一。隐显则彼此皆存。如东方入定。定身在东。西方定起。起身在西故二不泯。况具下二义。尤异相即也。疏。又就用下。第二番释隐显也。谓正论入门。即义如虚空故。谓若更存即。则入义不成。谓即则泯一。入则存二。义不坏故。正即无入。例上可知
  疏。又由异门下。第三番释隐显义。由同异二体义乖。故二门不得并立。事须隐显可知。疏。又由异体相入。带同体相入故具帝网门者。同体相入。一中已含于多。而更入于异体。故有重重之义。同体相入。如一镜已含多影。更入异体。如含影之镜更入余镜。故有重重无尽义也。余门可知
  疏。此第十下。三结属引证。先结属。后引证。今初。由第三本门之中融同异故。今则近融前六门。则异体中三门。与同体三门相成。无异体同体不成。无同体异体不成故。六门相成。后之七门。从前三生。前三融故。后七必融。故十门一揆也。例前第三。融通亦有六句。一或举体全异。具入即俱。二或举体全同。亦具入即俱。三或具同异。双现无二体故。四或双非同异。以相夺俱尽故。谓同即异故非同。异即同故非异。五或具四为解境故。六或绝前五。成行境故。故约智显理。诸门不同。废智忘筌。一切叵说。说与不说无碍难思。没同果海。唯言亡遣照。庶几玄趣耳
  疏。故下文云下。引证。略引二文。一即十忍品。二又云下。光明觉品。然所引文。乃是总意。由第十门义是总故
  疏。上来缘起下。第三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