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十六卷 明敬弘经人不应简老少黑白等 出二果相似譬 出买雪山药譬 会通今昔四依仪 四依品之第二 善男子汝应供养如是四人 案。僧亮曰。第六段。明敬师之仪也。僧宗曰。四依之德。实可尊贵。能生人善。宜供养也。智秀曰。劝养有四翻。第一正劝。第二辨供养之法。第三问答辨供养之方。第四问答论能现为恶者。此人破戒不。此即第一劝供养也 世尊我当云何识知是人而为供养 案。僧亮曰。四依晦迹。不可别也。智秀曰。此下第二辨供养之法也。佛将欲说。迦叶发问也 佛告迦叶若有建立(至)亦如诸天奉事帝释 案。僧亮曰。内实难知。但观外迹。弘护法者。便应供养 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至)今有所疑唯愿广说 案。僧宗曰。今昔之教既反。请会二说也 若有长宿护持禁戒(至)咨受未闻复当礼不 案。僧宗曰。此中有三问。此第一问也。不名持戒者。不名小乘持戒也 然出家人不应礼敬(至)犹如良田多有稊稗 案。僧宗曰。成前三问也。先简第三。次简初问。后简第二问 又如佛说有知法者(至)如是所说其义未了 案。僧亮曰。二教相违。不应两实。必应一是一虚妄也。亦有所犯者。虽自持戒。不治破戒。法灭不救。亦非我弟子。不治尚犯。况应礼耶。僧宗曰。亦有所犯者。如今日所制。昔日小乘持戒。亦有所犯也。明骏案。又如佛说以下。举今之教以结难也。如佛言曰以下。引昔教以成难也 佛告迦叶善男子我为未来(至)不为声闻弟子说也 案。僧亮曰。答意以所为之人异也。小乘以洁已自度。大乘以济物为怀。不得同日而言也。僧宗曰。制小如昔。劝大如今也。通塞有时。遮开无定也 善男子如我上说正法灭已(至)虽有所犯不名破戒 案。僧亮曰。弘法之人。虽外有所犯。内无所破也。僧宗曰。更举恶世。应须流通。谓或宜默然。或宜同事。或宜纠治。于菩萨道。不名犯戒也。宝亮曰。四人出世。动必观机。是时则行也。要先同其事。然后乃反。故云自所行处。及佛行处。皆善分别也 善男子譬如国王遇病崩亡 案。道生曰。师师净众。莫二其行。有王之义也。僧亮曰。为前方便护法。而不犯戒者。作譬也。国王譬清净持戒有德。一众之主。有生有死也 储君稚小未任绍继 案。僧亮曰。稽古有行。居然可宗。但人未推也。僧宗曰。弟子虽习师德。而年尚少。道未伏物 有栴陀罗丰饶财宝(至)乘国虚弱篡居王位 案。道生曰。肆情为恶。害智慧命。为旃陀罗也。僧宗曰。譬破戒比丘。内多俗术。外丰世财。而同恶相求。摄居僧事。非道而处。为篡夺也 治化未久国人居士婆罗门等亡叛逃走远投他国 案。僧亮曰。无德在正。有非法之科。净戒比丘。不安其所也 虽有在者乃至不欲眼见是王 案。僧亮曰。虽受其说。终不与共布萨自恣。无水乳之知也 或有长音婆罗门等(至)随其生处即是中死 案。僧亮曰。师宗在处。同其说戒。此处得戒。此处破戒。如彼树也 旃陀罗王知其国人(至)遣诸旃陀罗守逻诸道 案。僧亮曰。有护戒者。欲逃避之。而求通无路也。僧宗曰。或使破戒弟子。遏其道也 复于七日击鼓唱令 案。僧亮曰。知诸比丘。不可力制。欲以律治。僧若有罪者。以七灭诤法。唱令僧知也 诸婆罗门有能为我(至)当分半国以为封赏 案。僧亮曰。既知众所不伏。今欲令众僧和合羯磨。为知事也。共知僧事。譬半国也 诸婆罗门虽闻是语(至)有婆罗门种作如是事 案。僧亮曰。清净比丘。师习不尔。岂有与同事理耳 旃陀罗王复作是言(至)半国之封此言不虚 案。僧亮曰。谓若立我为知事之主者。当别结界各自布萨。于彼无妨。若不尔者。遣非法之人。同汝僧事。使汝不得半月说戒也 咒术所致三十三天(至)亦当共分而服食之 案。僧亮曰。向以律募。今以经要也。咒术譬般若。三十三天。譬涅槃也。药者譬常住。当共行经以求常。故譬食也 尔时有一婆罗门子 案。僧亮曰。七世净行。名婆罗门也 年在弱冠 案。僧亮曰。植德八河。譬年也。弱冠者。正明长者宜礼幼者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