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若彼得闻(至)欢喜顶受 赞曰。此明闻法益也。旧云发菩提心为一。乐大法第二故。信乐顶受。次第配之。然以应发应乐。解同新文。亦无过矣 经。我今以彼(至)广宣流布 赞曰。此以人法付属。付人令护念无障虽。听闻是经。付法令行广宣流布 经。慈氏当知(至)菩萨相印 赞曰。下陈德失。有三。初标。次显。后释。此初也。印有二种。一无相印。如前已释。二者有相印。此是也。相者状貌。印者决定。相状决定。名为相印。此二教名印。印一菩萨故 经。何等为二(至)悟入相印 赞曰。此显有二。初征。后显。此初也。一受绮词理随曲直。二于深法随性相即所乐等。为相印体。入者证解 经。若诸菩萨(至)久学菩萨 赞曰。此释有二。初文可知。受文不受理故。第二菩萨于无杂染无执着等。即是深法。于此无畏。闻已信解。乃至修行。由此便得出世净信。名久字者。若不久学。毕竟不能信乐此故 经。慧氏当知(至)甚深法忍 赞曰。下陈失相。有二。次第明前二菩萨故。初又有三。初标。次显。后结。此初也。法忍者。初地于谛教法所得智忍。由四缘故。初学菩萨。不得初地 经。何等为四(至)从何而至 赞曰。下显有二。初征。后显。显中分二。初二于法。后二于人。此初也。一于未闻能生二事。一惊怖疑。心不随喜。故生违背。二设闻已。背处诽谤。对前轻毁。言非我昔所闻。从何处来。从无来由。以生谤毁 经。三者见有(至)诽谤 赞曰。此二于人。一见信此人。不乐亲近。不乐恭敬。不乐礼拜。二于信此人。后时身轻慢。心增嫉。语对前毁辱。背处诽谤。旧经令四以为二门。法人同故 经。由是四缘(至)甚深法忍 赞曰。此结也 经。慈氏当知(至)无生法忍 赞曰。下文亦三。此初标也。无生法忍相续得者。在于八地。前说新学不得初地。此说有学不得八地。或亦不得初地 经。何等为四(至)教受教诫 赞曰。下显有二。初征。后显。初二于人。后二于法。一轻新学。二于新学。不乐摄受以为子又。不乐告诲示其学处。不乐教授与其善法。不乐教诫敕勿造恶。由此二缘。令新学者无所进修。旧云而不教诲。即第二也 经。三者甚深(至)清净法施 赞曰。下二于法。广大学处菩萨戒。甚深者。摄大乘说。菩萨行杀生等十业。而无有罪。生无量福。速证菩提等。广大有四。一种种无量学处大。二无量福德大。三利生意乐大。四建立菩提大。皆如彼说。或甚深者。难测量故。广大者。体用弘博故。一于此法不深敬重。杂敬而轻。二乐财施不乐法施。见现利乐。非后利故。旧经无后二。亦无结文 经。由是四缘(至)无生法忍 赞曰。此结也 经。慈氏菩萨(至)甚为微妙 赞曰。自下第二弥勒赞受。有三。初赞。次受。后结。此赞也。希有者难闻。微妙者难入 经。如佛所示(至)究竟远离 赞曰。下受有二。初受德失相。后受前付属。此初也。所说新文。菩萨过失。谦虚让德。不敢自受。云是过失我当远离。显自居因。未至果位。至果可尽。故言当离 经。如来所有(至)令不隐灭 赞曰。下受前付属。有二。初受法。后受人。此初也。护此大法。令不没故。有人流通。法便行故 经。若未来世(至)广为他说 赞曰。此受付人。有求大乘真法器者。我令手得如是经典。及与念力。令于此经受持。乃至广为他说。故今乎得信解广说。皆是弥勒与念力也 经。世尊后世(至)住持加护 赞曰。此结。成前受及与力 经。世尊告曰(至)如是正法 赞曰。此文第三世尊称赞。三业不背。名为随喜。摄受领纳。权护住持。极善妙也 经。尔时会中(至)广宣流布 赞曰。第二大段菩萨请持。有二。初护法。后护人。此初也。佛在威神自能加护。故灭度后。我当护持。此方任运护持。他界亦来拥卫 经。若善男子(至)令无障碍 赞曰。此护人也。一与念力。令记法不忘。二令无障碍广演流布 经。时此众中(至)此法门者 赞曰。第三大段天王拥护。有二。初明拥护。后明近远。此初也。一护法。二护人。法门者法者假者故 经。于四方面(至)得其便者 赞曰。此明近远。踰缮那者。旧云由旬。准俱舍论。五百弓为一俱虑舍。二里也。八俱虑舍一踰缮那。十六里也。古有相传。或以四十里。为一踰缮那。此亦无失。百由旬内。令其安隐。天魔外道灾障衰厄不能为障。亦无恶人伺得其便。除业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