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

当前位置: 主页 > 经书 > 经疏部 >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略疏注 第二卷(12)

善男子。一切如来妙圆觉心先标觉心为宗。后方拂迹者。明非断灭。但离所拂非无觉心。拂有三节 本无菩提及与涅槃拂转依之名也。由转烦恼生死故曰菩

  善男子。一切如来妙圆觉心先标觉心为宗。后方拂迹者。明非断灭。但离所拂非无觉心。拂有三节
  本无菩提及与涅槃拂转依之名也。由转烦恼生死故曰菩提涅槃。体虽即真名因妄得
  亦无成佛及不成佛。无妄轮回及非轮回此。两节皆双拂对待。圆觉性中都无。此事若有少见则迷圆觉。故华严云。于法若有见此则未为见。若无有见者如是乃见佛。二能造带情文四。一举胜彰劣。二举喻显情。二诫息妄心。四重彰妄义。今初文有两对。初小圣理智对
  善男子。但诸声闻所圆境界。身心语言皆悉断灭沈空滞寂灰身灭智
  终不能至彼之亲证所现涅槃若未入灭即有余涅槃。若已入灭即无余涅槃。下第二凡心真觉对
  何况能以有思惟心种种计度
  测度如来圆觉境界此上两对意云。小圣真智尚不能亲到小圣之理。况凡心劣于前智。真觉又超前理。转转悬隔何能造耶。如百寮尚畏宰相百姓岂亲天子。此正同金刚经四果之人尚无心言我证得四果岂。如来有定法得阿耨菩提耶。二举喻显情
  如取萤火烧须弥山。终不能着举喻也。此下显情
  以轮回心生轮回见。入于如来大寂灭海。终不能至即知前举胜此举喻。并是显分别心不能证觉。密讥前三种翻覆疑难。前云有思惟心。即是此云以轮回心。前云圆觉境界。即是此云大寂灭海。可深照之。三诫息妄心
  是故我说。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先断无始轮回根本指前未出轮回等文也若远指即文殊章先断无明。或指余经皆如是说。四重彰妄义文二。一无实体
  善男子。有作思惟从有心起举能起之根识有。心者识也。起者心所也
  皆是六尘妄想缘气举能牵之尘境
  非实心体实心无念故
  已如空华。用此思惟辨于佛境。犹如空华复结空果。展转妄想无有是处纵实有思惟。思惟尚不能证觉。何况此心早已如于空华。自无其体。向上更欲求证。何异空华结果。故言展转妄想。二无胜用
  善男子。虚妄浮心多诸巧见。不能成就圆觉方便从第一核疑之本。兼此第三一段。大意总是责问者滞情分别过患。所以其中此节最亲。因前三番之疑便都指但是浮心巧见总不能证觉。四结问不当理
  如是分别非为正问乍看连次之经。即似唯结巧见之文。细详其义乃都结第三一段。问前赞善哉。此责非正。何也。答前赞者美其起教。此责者显其实理。此一段疑最障修证。若不征起。末世长迷征有斯益。故前赞也。刚藏所征意在佛责。故知责此之过。始彰征起有功。乍看似前后乖违。细详乃始终符合。可审玩味。妙在斯焉。偈中四段。前三全同长行。后二句全别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金刚藏当知如来寂灭性
  未曾有终始若以轮回心
  思惟即旋复但至轮回际
  不能入佛海
  长行先举妄相。偈文先标实性
  如销金矿金非销故有
  虽复本来金终以销成就
  一成真金体不复重为矿
  略不颂空华。影在后段故
  生死与涅槃凡夫及诸佛
  同为空华相
  所造离念良由长行华无起灭。喻中结文与此段同。故此亦取空华之喻。意该前后
  思惟犹幻化何况诘虚妄
  能造带情
  若能了此心然后求圆觉
  此第四一段是依解起行也。与长行第四互有互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