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

当前位置: 主页 > 经书 > 律疏部·论疏部 >

俱舍论颂疏 第十八卷(6)

从此第三。明戒修果。就中一明戒修果。二明梵福量。具初戒修果者。论云。前辨施福能招大富。戒修二类所感云何。颂曰 戒修胜如次感生天解脱 释曰。

  从此第三。明戒修果。就中一明戒修果。二明梵福量。具初戒修果者。论云。前辨施福能招大富。戒修二类所感云何。颂曰
  戒修胜如次感生天解脱
  释曰。戒感生天。就胜为言。理实布施。亦感生天。不如戒也。修感解脱。就胜为言。理实持戒。亦感解脱。不如修也
  从此第二。明梵福量。论云。经说四人。能生梵福。一为供养如来驮都(此云性。佛身体也)建率都婆于未曾处。二为供养四方僧伽。造寺施园。四事供养。三佛弟子。破已能和。四于有情。普修慈等。如是梵福其量云何。颂曰
  感劫生天等为一梵福量
  释曰。先轨范师(或经部。或大众部。轨范师也)。作如是说。感一劫生天乐。为一梵福量。四十中劫。名为一劫。同梵辅天一劫寿故。故有伽陀言。有信正见。人修十胜行者。便为生梵福。感劫天乐故。十胜行者。于前四梵福上。更加六种。一为救母命舍自身命。二救父命舍自身命。三救如来命舍自身命。四于正法中出家。五教他出家。六未转法轮。能请转法轮。引此颂意。证知四梵福感劫天乐也。颂言等者。等取毗婆娑说。此言梵福量者。同前妙相业中一福量也
  从此大文第三。明法施。论云。财施已说。法施云何。颂曰
  法施谓如实无染辨经等
  释曰。说法无倒。称为如实。不求名利。是无染心。若能如实。以无染心。辨契经等。令生正解。名为法施
  从此大文第八。明顺三分善。论云。前已别释三福业事。今释经中顺三分善。颂曰
  顺福顺解脱顺决择分三
  感爱果涅槃圣道善如次
  释曰。顺福分善者。谓感世间可爱果善。顺解脱分者。谓定能感涅槃果善。所造功德。回求涅槃者是也。此善生已。名为身中有涅槃法。若人闻说生死有过。涅槃有德。毛竖悲泣。当知此人已殖顺解脱分善也。如见得雨场有芽生。当知穴中先有种子。顺决择分善者。谓暖等四善根。此能感圣道。圣道名决择。感圣道故。名为顺也
  从此第九。明书印等。论云。如世间说有书印算文数。此五自体云何。颂曰
  诸如理所起三业并能发
  如次为书印算文数自体
  释曰。诸如理所起者。正起书等之加行也。三业者。谓身语意业。并能发者。谓受等四蕴。能发前三业也。如次者。谓前三业等。如次为彼书印等体。为书印者。谓前身业。及彼能发。五蕴为体。书谓手书。印谓克印。并是身业。身业是色。及能发彼。受等四蕴。故通五蕴。此之五蕴。能成书印。故名书印。算文数自体者。算谓语算。文谓语字。故算及文。用前语业。及彼能发五蕴为体。数谓意思。思能计数。一十等数。故数用前意业。及能发四蕴为体
  从此第十。明诸法异名。论云。今应略辨诸法异名。颂曰
  善无漏名妙染有罪覆劣
  善有为应习解脱名无上
  释曰。善无漏者。谓道谛及择灭也智者。称扬故。名为妙。染谓染法。此名有罪。所诃厌故。亦名有覆。覆圣道故。亦名为劣。极鄙下故善有为法。名为应习。应可修习令增长故问何故无为。不名应习。答无为无变。不可修习令增长故。又习为果。无为无果故。非应习解脱者。谓涅槃。是善是常。超一切法。故名无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