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

当前位置: 主页 > 经书 > 律疏部·论疏部 >

俱舍论颂疏 第二十七卷(5)

佛则不尔。与所化语。容不俱时。言音所诠。亦容有别。以佛定力不思议故问发语心起。化心已无。应无化身。化如何语。答颂言先立愿留身。后起余心语

  佛则不尔。与所化语。容不俱时。言音所诠。亦容有别。以佛定力不思议故问发语心起。化心已无。应无化身。化如何语。答颂言先立愿留身。后起余心语。谓先愿力。留所化身。后起余心。发语表业。故虽化语二心不同。而依化身。亦得发语。有死留坚体者。有说愿力。留所化身。亦得死后。如大迦叶留骨锁身至慈尊世。唯坚实体。可得久留。即骨锁身。名坚实也。谓简肉等。余说无留义者。有余师说。无有留身得至死后。迦叶留者。天神扶持。非愿力也。初多心一化成满此相违者。初起化事。由多化心。方能化作一所化事。后若成满。与此相违。但一化心。即能化作众多化事。修得无记摄者。此前十四。能变化化心。从定修生。无记性摄。四无记中。通果无记也。余得通三性者。余生得等。能变化心。即通三性如鬼神等所有化心。或善或恶。或是无记
  从此第五。别释眼耳。论云。天眼耳言。为目何义。颂曰
  天眼耳谓根即定地净色
  恒同分无缺取障细远等
  释曰。天眼耳者。谓眼耳通。依四静虑。所生净色。眼耳二根。见色闻声。名天眼耳。此名天者。定地摄故。天眼有三。一者生得谓生天中。二者修得即前所说。三者似天谓由业得。如轮王鬼神。及中有等。唯有修得天眼耳根。恒是同分。又无缺坏。能取被障细远等。诸方色声。故有颂曰肉眼于诸方被障细远色无能见功用天眼见无遗
  从此第六。明五通种类。论云。前说化心修得等异。神境等五亦有异耶(问也)。亦有(答也)。云何(征也)。颂曰
  神境五修生咒药业成故
  他心修生咒又加占相成
  三修生业成除修皆三性
  人唯无生得地狱初能知
  释曰。初五句明通种类。次一句三性分别。后两句约趣通局。神境通类总有五种。一者修得。二者生得。三者咒得。四者药得。五者业得。他心智通类有四种。一者修得。二者生得。三者咒得。四者占相。所余天眼。天耳。宿住。三通唯有三种。谓修。生。业此五通中。神境等三。若修得者。唯是善性。天眼天耳。是无记性。除修得外。余生得等。皆通三性。人中都无生得通者。余皆容有。于地狱趣。初受生时。有生得他心智及宿住智。知过去等。苦受逼已。更无所知。若修得通。唯人天趣。能入定故。生得除人。通余四趣。皆有生得咒药二种。通人天鬼趣。占相唯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