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

当前位置: 主页 > 经书 > 律疏部·论疏部 >

俱舍论颂疏 第二十八卷(4)

从此第五。明等至依身。论云。此诸等至。依何身起。颂曰 诸定依自下非上无用故 唯生有顶圣起下尽余惑 释曰。初两句者。诸等至起。依自下身。依上地

  从此第五。明等至依身。论云。此诸等至。依何身起。颂曰
  诸定依自下非上无用故
  唯生有顶圣起下尽余惑
  释曰。初两句者。诸等至起。依自下身。依上地身。无容起下。一上地起下地。无所用故。二自地有胜定故。三下定势力劣故。(已上通简净与无漏)四于下地。退弃舍故。五下地法。可厌毁故(此二唯简净等至)唯生有顶圣起下尽余惑者。前约总相。此委细说。谓圣生有顶。必起下地无所有处无漏等至。为尽有顶诸余烦恼。以自有顶无圣道故。于下圣道。欣乐起故。唯起无所有处者。谓最邻近故
  从此第六。明等至缘境。论云。此诸等至。缘何境生。颂曰
  味定缘自系净无漏遍缘
  根本善无色不缘下有漏
  释曰。味定缘自系者。味定唯缘自地有漏。不缘下地。谓已离故亦不缘上。爱地别故不缘无漏。应成善故净无漏遍缘者。净及无漏。俱能遍缘自上下地。有为无为。皆为境故。有差别者。无记无为。无漏不缘。非谛摄故。根本善无色不缘下有漏者。根本地摄。善无色定。不缘下地诸有漏法。自上地法。无不能缘。唯能缘下类智品道无漏法也。无色近分。亦缘下地。彼无间道。必缘下故
  从此第七。明等至断惑。论云。味净无漏三等至中。何等至力。能断诸烦恼。颂曰
  无漏能断惑及诸净近分
  释曰。诸无漏定。皆能断惑诸净近分。亦断烦恼。即欣上厌下断也言近分者。简根本地。以根本净。不能断惑。不能断下。谓已离故。不能断自。自所缚故。不能断上。以胜已故。中间禅净。亦不断惑。故言近分
  从此第八。明近分差别。论云。近分有几。(一问)何受相应(第二问也)于味等三为皆具不(三问)颂曰
  近分八舍净初亦圣或三
  释曰。近分八者。答初问四。本静虑。四本无色。各有近分。与八根本。为入门故。舍者答第二问。此八近分。皆舍相应。作功用转。故无喜乐。净字及初亦圣或三者。答第三问。净者谓八近分。皆净定摄。初亦圣者。初禅近分。亦通无漏。此八近分。皆无有味。离染道故。或三者。或言显别有说。初未至定。有味等至。未起根本。亦贪此故。由此未至。具三等至
  从此第九。明中定不同。颂曰
  中静虑无寻具三唯舍受
  释曰。中间静虑。无寻唯伺。具三等至。唯舍相应。言中间者。谓初静虑。寻伺相应。二禅已上。皆无寻无伺。唯中间静虑。无伺有寻故彼胜初。未及第二。依此义故。立中间名。此定能招大梵处果。多修习者。为大梵故
  从此第四。明诸等持。就中一明寻伺等三。二明单空等三。三明重空等三。四明修四等持。且第一明寻伺等三者。论云。已说等至。云何等持。经说等持。总有三种。一有寻有伺。二无寻唯伺。三无寻无伺。其相云何。颂曰
  初下有寻伺中唯伺上无
  释曰。初下有寻伺者。初谓初禅。下谓未至。此有寻有伺。谓与寻伺共相应故。中唯伺者。中间静虑。无寻唯伺。三摩地也。上无者。二禅已上。乃至有顶。无寻无伺。此名无寻无伺三摩地也
  从此第二。明单空等三。论云。契经复说三种等持。一空。二无愿。三无相。其相云何。颂曰
  空谓空非我无相谓灭四
  无愿谓余十谛行相相应
  此通净无漏无漏三脱门
  释曰。空谓空非我者。空三摩地。谓空非我。相应等持。空即空我所。非我空其我。故二行相。俱得名空。无相谓灭四者。无相三摩地。谓缘灭谛。四种行相。相应等持。涅槃离十相。故名无相。定缘无相。得无相名。言十相者。谓色等五。男女二种。三有为相(除住相也)无愿谓余十谛行相相应者。释无愿三摩地。谓缘余谛。十种行相。相应等持。言余谛者。谓余苦谛。非常苦相。集谛下四。因集生缘。道谛下四。道如行出。此名余谛十种行相。非常与苦。及集谛因此二谛相。可厌患故。道谛如船筏。必应舍故。故缘彼谛。得无愿名。不愿乐故。名为无愿。谓此超过现前所对。苦集道谛。可厌舍故。于苦谛下。空非我相。非所厌舍。以与涅槃相相似故。此通净无漏者。此上等持。各通二种。二谓净及无漏。世出世间。等持别故。无漏三脱门者。唯无漏者。名三解脱门。能与解脱涅槃。为入门故
  从此第三。明重空等三。论云。契经复说三重等持。一空空。二无愿无愿。三无相无相。其相云何。颂曰
  重二缘无学取空非常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