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

当前位置: 主页 > 经书 > 律疏部·论疏部 >

俱舍论颂疏 卷第三十卷(2)

从此论主推让世尊。即当第四因相不测分论云。诸心品类次第相生因缘方隅。我已略说。委悉了达唯在世尊。一切法中智自在故。故有颂言 于一孔雀轮一

  从此论主推让世尊。即当第四因相不测分论云。诸心品类次第相生因缘方隅。我已略说。委悉了达唯在世尊。一切法中智自在故。故有颂言
  于一孔雀轮一切种因相
  非余智境界唯一切智知
  释曰。孔雀轮有青黄等一切别。此一切种由何因感。如是因相非余境界。唯佛能知。色差别因尚为难了。况心心所诸无色法因缘差别。岂易了知
  从此第五业生先后分。先难后明。次破胜论。胜论难云。若实无我。业已灭坏。云何复能生未来果。论主答云。不从坏业。未来果生。业虽已坏。种子仍在。但从业种相续转变差别功能。生未来果。犹世间果从种生。然果不从已坏种起。亦非从种无间即生。但从种子相续转变差别功能果方得生。谓种生芽。芽生于茎。茎生于叶。叶生于花。花为最后方引果生。胜论又难。若尔何言从种生果。论主答云。克实果唯花功能。由先种子展转为因。引起花中生果功能。约展转因说种生果。故此花中生果功能由先种子展转引故。所生果相而似种也。今业生果亦如外种。由业为先熏成种子。相续转变差别果生。胜论问云。何名相续转变差别。论主答云。由业为先。于色心中重成种子。即此种子中无间断。名为相续。即此相续后后刹那异前前生。故名转变。即此转变有胜功能。最后生果。胜余转变。故名差别。因此问答便明先果。即当第五分也如命终时于识心中。虽带众多感当来果所有种子。然此业种略有三种。能先引果。一者极重。譬如负债强者先牵。二者近作。如临终时逢善恶友所起善恶便先引果。三者数作。谓一生来其数作业。能先引果。故经部师有此颂曰
  业极重近起数习先所作
  前前前后就轮转于生死
  释曰。一业极重。前感异熟。二业近起。前感异熟。三业数作。前感作异熟。若业轻等便感后熟。由此业力轮转生死
  从此第六业报难知分。此是论主推让世尊。业所熏种相续转变。至彼彼位彼彼果生。唯佛证知。非余境界。故经部师有是颂曰
  此业此熏习至此时与果
  一切种定理离佛无能知
  释曰。业起之时。必熏成种。此业此种至于此时能与其果。此种定理。唯佛能知。已上六分正宗已讫
  从此第二流通。于中有三。一赞道劝舍。二赞道不睹。三略显劝学。今则是初。颂曰
  已善说此净因道谓佛至言真法性
  应舍闇盲诸外执恶见所为求慧眼
  释曰。已善说此净因道者。标赞道也。涅槃名净。此无我道。能证涅槃。名净因道。我执已破。无我理成。名为善说谓佛至言真法性者。释前标也。无我之教是佛至言。无我之理是真法性。教之与理俱涅槃因。净因道矣应舍闇盲诸外执恶见所为求慧眼者。劝舍也。外道执见名为恶见无智慧眼称之闇盲。背还灭道为流转因。舍亦佳矣
  从此第二赞道不睹。颂曰
  此涅槃宫一广道千圣所游无我性
  诸佛日言光所照虽开昧眼不能睹
  释曰。无我理性趣涅槃宫。此一广道为千圣游。无我正教诸佛日言。其教破闇。犹如赫日。依教显理。名光所照。道之功也。外道恶眼。名昧眼无我之日安能睹乎
  从此第三略显劝学者。颂曰
  于此方隅已略说为开智者慧毒门
  庶各随己力堪能遍悟所知成胜业
  释曰。无我方隅我已略说。为开智者慧毒之门。如身少破安少毒药。斯须毒气遍满身中。此论亦然。开少慧门。诸有智人能深悟入。名慧毒门。此慧毒门。普劝人修。庶各随己三乘力能。遍悟所知。必成胜业。其功既尔。安不习哉
  写本云
  宽正二年(辛巳)极月廿一日以灵山之静重本书写之又借觉林之顺勤本校合之者也
  三井能盛
  书本云
  应仁二年(戊子)春三月三日以右本写之毕
  秘之窓中莫出之房外而已
  权大僧都尊通判
  若是圆晖释者慧晖何不释之乎如何(云云)
  书本云
  同年三月七日一览之处文字不正如何(云云)
  书本云
  七年九月十一日以幸尊赠僧正─尊通判(职事平松中将资冬上乡德大寺黄门)
  延德三年(辛亥)孟昏十六夜书毕
  永正元年(甲子)孟秋下浣一日遂一览功毕
  三井末流盛玄
  于时文永七年(丁亥)七月十日于三井寺法泉房之内北窓以右本遂写功毕
  武州长荣实宪
  武州池上长荣山本门寺佛寿院
  权大僧都日现判(三十二岁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