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

当前位置: 主页 > 经书 > 律疏部·论疏部 >

瑜伽论记 第三十三卷(3)

卷第六十一 上来决择生杂染。文有四段之中。前三已讫。自下第四重举佛经解释。于中有四。初解出爱王经。二解八苦经。三解三士经。四解十有情等杂

  卷第六十一
  上来决择生杂染。文有四段之中。前三已讫。自下第四重举佛经解释。于中有四。初解出爱王经。二解八苦经。三解三士经。四解十有情等杂之经文。就初经中先举王问后佛为解。问中先叙问意。第二正问。出爱王者即旧言优填王也。正本音言嗢陀演那。此云出。伐蹉此云爱。褐赖阇此云王。优填者讹也。佛答之中初开六章次依章解。后结劝修学。解过失中先列十门。后次第解。言不相似子者。谓是下贱生与王不相似故也。若王真子与王相似。以形仪等与父相似。人皆爱之无詈害言。名相似子也。王功德翻前十过。衰损中初开五门次第解。后结彰其失。方便翻前衰损。可爱法中可爱是总也。可乐可欣可意者。如次配未过现也。亦可名异义同也。解能引可爱法中有三。初标列五名次第解法彰其利。解其第五勤修法行云。具足净信戒闻舍慧此举数也。后文次第解此五法。第二解八苦经中。初引经总标。后次第别解。云何众苦所随故苦谓生那落迦一向若饿鬼趣中乃至名众苦所随故苦者。此中应言傍生一分受苦亦是。上来数有此文。而此中据多分受苦者。谓傍生受苦少于鬼故。言云何粗重所随故者。谓三界诸行为烦恼品粗重所随等者。此门约行苦而说生苦相。余所处说前七是苦苦者。以就余门说。故无者妨此生老病死苦。勘前本地第十及缘起经广解。五取蕴苦亦由五相谓生苦器故等者。景云。谓作所缘能生众苦。名生苦器。作所依能生众苦。名依生苦器。基云。谓依此故生苦得生。是生苦之器故。言生苦器故依生余六苦。谓老苦等总名生苦器故。依此器而生苦。言依生苦器。或此是生苦之器。余六苦依生苦器。余六依生苦器而有此即生苦为器。合而言之名生苦器故。或初是生苦。第二是生一切苦器。合而并名依生苦器故。第三解三士经中。有二十四种。三合为十一番。初约行以辨三品有二复次。二生之所重二事。四圆满。五臣。六四语。七受欲。八食。九约施以辨。分之有三。一约物。二约田有二复次。三约心。十约戒辨。有七复次。言有唯能成就受具足支无余三等者。景等云。谓受戒已后不行四依等。名无受随法诸学处支。不持讥谦戒名无随护他心支。不待随中诸学处戒名无随护如先所受诸学处支。此即前三是受戒。第四句是随戒。今勘前来声闻地明六支尸罗。至五十三卷中明苾刍四支戒。与此同。即摄前六为四也。十一约修以辨。有四复次。初云唯得励力运转思惟等者。此约定方便以辨二种思惟。如作意中解。第四杂解经文。有八复次。十种有情众于十种法爱乐喜悦者。次第配之可知。义显易解。三发业中基云。一相应发刹那等起也。二亲生发近因等起也。三增上发谓远因等起。更引余烦恼而发业也。或前已摄尽第四增上。更多起烦恼方发。今勘论既标言三种。故前解为胜。亦可无明与业俱起名相应。前念无明引发后业。故名亲生更引余助。或无明发故名增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