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

当前位置: 主页 > 经书 > 律疏部·论疏部 >

瑜伽师地论略纂 第十二卷(8)

论云以所练金置迦肆娑者。谓樊石以有微细垢。故置樊石除之。此第二地有九段。谓意乐净故。性戒具足故等。准下诸文义。结上来配之。如第二地下。诸

  论云以所练金置迦肆娑者。谓樊石以有微细垢。故置樊石除之。此第二地有九段。谓意乐净故。性戒具足故等。准下诸文义。结上来配之。如第二地下。诸地随结文。故字多少即制此地。若干段文。准义应知。如前十种意乐净在初地。是下中品未圆满在此地。是上品是圆满下一切地。准此意会。所以得知者。以论文有二地。成上品极圆满。在初地。有此意乐净言故。第三地
  论云菩萨安住增上心住能以种种过患行相坏一切行于彼诸行深心厌离等者。谓菩萨安住增上心住时。谓所有种种过患。能坏一切诸善行。菩萨皆能于彼诸行。深心厌离故
  论云于诸有情兴非恋心生依义心者。生依义心。谓生利乐义之心。义谓利义
  论云观诸有情解脱众苦究竟方便唯是一切烦恼诸缠无障碍智等。乃至观所引发一切静虑等持等至皆由菩萨藏听闻为先皆闻正法以为缘起等者谓诸有情解脱众苦究竟方便者。唯是诸缠无障碍智。即无分别智。若有烦恼障之智。不能与有情作究竟解脱苦之所以。观若能圆证此究竟方便智者。唯于一切诸法无分别之慧。以一切法分别现行杂染生起。是无分别慧之所对治故。能对治能圆证。此观能成辨。此正智先明。皆由俱时胜三摩地观。所引发俱时。乃至一切等持等至。皆由菩萨藏。听闻为先。皆闻正法为缘起。此定等即诸缠无障。为正智以断惑故。无分别慧通后得智。圆证解脱故
  论云若闻一四句颂欢喜踊跃胜得诸珍宝等者。何故如此耶。义曰以受用财有尽。受用法无穷故。又财获世间果。法获出世果。财不勉生死。法勉生死故。如是广如理分别
  论云垢秽斯尽称量等住如是菩萨等者。谓前地之金烧练未精故。一时烧称重。一时更烧。称之稍轻。轻重不等。今此地中。称量时等。已至精也。此中有九段文。准上配文
  结释名中。由发闻行正法光明等持光明之所显示者。由发闻行正法光明者。谓求法时。闻慧照法光明。因闻生修故。言等持光明等由内心净者。谓此地证内修慧光明故。言内心行。无漏名净意。名为内心。谓即定也
  第四地。论云十法明入者。明谓智。入谓证谓得谓解言解。能得证十法之智也
  论云谓若彼假设若于中假设若由此假设等。乃至若由无上清净所净者。此谓十法明入。如十地经。此中有七若字。初五各是明入。后二离为五。第六离为三。第七离为二。若彼假设。即有情缘也。谓实无有情。但假设故名有情故名假设。第二于中假设者。即世界缘也。谓有情于中住。实无世界。但以于中住故。假设为缘。第三若由此假设者。谓法缘即十八界善恶法等。谓实无如此法。由此故。观有情等名。由此假设。第四若平等胜义者。如十地经。是空缘。法师二说。一谓事空。二谓理空。即真如云空。此论言平等胜义故。知是真如也。第五若染恼故清净故成染成净者。识缘也。以识者染恼清净故。成染成净。第六若由系缚烦恼所染者。谓三界缘。即欲色无色界系缚烦恼所染。即为三也。第七由无上清净所净者。谓善净大善净。善净谓二乘净。大善净谓大乘净。即为二也。广如地经
  论云如契经说不坏意乐而为上首所有十种能成熟智智成熟法皆悉成熟者。谓十种法智能成于智。智是所成。此十是成熟智之法。是此中义意也不坏意乐而为上首者。即十法之第一故言上首。旧地持云。成熟不坏净为首。地经当第二。同敬三宝名不坏净。此中言为首者。如旧说类。梵本在第一故言上首今释不然。义曰论云长如来家得彼体法者。谓初地名生如来家。既生彼已。今第五地等。名长如来家得体法者。旧地持云得自在。经云得长家已得势力自在。又得体法。得如来之体。谓真如是体法。又十自在言体法。须勘之
  论云最极微细萨迦耶见执着一切蕴等不现行断者。说此地能离伏第六识中我见。其余贪嗔等。尚在其第七识。在入八地伏也。此中十三段文结。准彼此文
  论云能成正法教慧照明者。谓正法教是所照。此智能照正法教。名焰慧地
  第五地。论解十种平等清净意乐。云谓无等觉与诸觉等超过所余诸有情界及以诸法如其平等。法师云。此中平等觉。即如十地经云。谓觉三世佛。一切功德。一切法平等。谓佛是无等觉。此无等名无等觉。以三世佛。即为三平等。即无等无平等也。此中言与诸觉等者。即摄次六种。六种一故。言诸觉等。彼地论云。谓戒定智。戒即戒平等。定即定平等。即戒心清净也。度疑及见清净。即七净中。此合度疑见二。为一度。疑见平等。道非道清净。即外道戒取。即是道非道平等也。谓智见清净。即行平等行。断智见清净。即行断知见平等。此上诸觉等所摄六也。如旧地持文。及疏解有别。不可烦引。此中所余诸有情界者。即悲愍有情平等。前九自利。后一利他。此中及以诸法如其平等者。当彼经释平等名。谓于以前诸法。如其诸法。而平等也。名为平等。如彼经广